智能手表|凛冬将过,静待复苏|ifanRank 消费电子篇( 二 )



OPPO 捣鼓自研芯片 , 要在马里亚纳海沟继续下潜;vivo 打响 X 系列的招牌 , 尝试打破高端化的困局;华为推出了自主影像品牌 XMAGE , 时隔两年用 Mate 50 系列再次树立高端标杆;小米联手徕卡拿出小米 12S Ultra , 让消费者重新认识小米影像……
就连一向不爱掺合影像大战的苹果 , 也给 iPhone 14 Pro 换上了 4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 , 避免被已迈入一英寸时代的 Android 旗舰甩开太远 。
影像内卷永远不会休止 , 但影像终究只是高端化叙事的面子 , 其里子 , 还是系统软件等软实力 。

iPhone 14 Pro 的灵动岛功能是这一软实力最好的体现 , 这并不是因为灵动岛有多么的好用、美观或者先进 , 而是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 即模糊了软件与硬件的边界 ,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用户交互 , 让设备去适应用户 , 而不是用户迁就设备 。
当智能手机的屏幕、性能、充电体验已经发展到了成本所限的极致 , 10% 的性能提升、亮度提升已经很难再吸引用户换机 , 因此放下硬件内卷的执念、回归软件体验对于想要树立高端形象的厂商们来说要更为重要 。
在新一年里 , 我们或许很难看到 4K 屏幕、3nm 芯片、200W 超级充电的普及 , 但可以预见的是 , 智能手机会在智能化、生态化和互联网化的方向上将又进一个台阶 。
新能源汽车 , 越过了历史拐点 2019 年年末 , 工信部在其发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一文中提出目标 , 新能源汽车在 2025 年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 25% 左右 。 同年 ,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才勉强超过 5% , 再往前倒推 5 年 , 这个数值只有可怜的 1% 。
三年过后 , 事实证明工信部的目标还是定的保守了 。

根据乘联会最新的统计数据 , 2022 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 27.6% , 相较 2021 年提升 12.6 个百分点 。 乘联会预测 , 即使 2023 年取消了国家补贴 , 新能源汽车仍将继续以高增速增长 , 其渗透率将进一步扩大达到 36% 。
毫无疑问 , 2022 年是见证新能源汽车腾飞的一年 , 其中「状元」比亚迪更以全年累计销量 186.85 万辆 , 遥遥领先于一众对手 。
特斯拉 2022 年在全球共交付 131 辆 , 同比增长 40% , 仍然未能达到增长 50% 的目标 ,

相比之下 , 特斯拉的增长要略显乏力 。 特斯拉 2022 年全年共全球在交付 131 万辆 , 同比增长 40% , 但即使第四季度推出降价与促销措施 , 全年仍然未能达到增长 50% 的目标 。
新能源汽车目前形势一片向好 , 不过要想在 2023 年的汽车市场上存活下来 , 也许比以往更加困难 。
取消了新能源补贴后 , 包括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在内的车企小幅度上调售价数千元 , 部分车企选择承担补贴的差额 , 维持原价刺激消费者消费 。
出人意料的是 , 特斯拉在补贴退潮后玩起了降价促销 , 将原本已趋于平静的车市再次搅得风起云涌 。 对于毛利率高达 27% 的特斯拉来说 , 定价就是目前特斯拉最大的武器 , 如果短期内不能拿出新车或者新技术吸引消费者 , 那么降价换市场几乎是特斯拉挽回颓势的唯一方法 。
压力来到了新势力一方 。 「亏损」是新势力一直想要摆脱 , 却难以摘下的标签 , 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 , 「买一辆亏一辆」的新势力很难再收缩成本与之对抗 。

虽然迈入 2023 年后 , 芯片供应已经趋于稳定 , 但暴涨的碳酸锂材料还是让整车成本高居不下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留给小玩家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收缩 。 一旦头部品牌的规模效益形成 , 而新能源尾部品牌不能在销量上有所突破的话 , 那么小玩家们距离淘汰出局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