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研发数据库40年 “中国甲骨文”要上市了

学术背景、教授创业的例子很多,但像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这样,56岁创业、78岁高龄仍活跃在业务一线的创业者,并不多见 。
冯裕才曾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他开始自学数据库技术,后来创办数据库开发公司达梦数据 。达梦数据库在业界有外号,叫中国甲骨文,主要特点就是和甲骨文数据库基本兼容 。
近日,达梦数据科创板过会,计划募资23.5亿元,上市估值94亿元 。一旦成功上市,达梦数据将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
甲骨文|研发数据库40年 “中国甲骨文”要上市了
文章图片

专注研发数据库40年
数据库伴随着美国登月工程等大型项目而生,主要目的是有效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数据资源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公司研发的数据库产品步入商用阶段,中国数据库领域仍是一片荒漠 。
冯裕才和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样,都出生于1944年 。当甲骨文依靠数据库产品成为世界第四大软件公司时,冯裕才带领的研发小组刚刚开发出中国最早的数据库原型 。
冯裕才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导弹工程系,后来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教 。他靠翻字典阅读英文论文,逐渐摸清了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办法 。
冯裕才带领一个研发小组,历时6年,最终在198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这是中国最早的数据库原型 。
4年后,研发团队升级为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开始承担国家多项重要科研课题 。
【甲骨文|研发数据库40年 “中国甲骨文”要上市了】甲骨文|研发数据库40年 “中国甲骨文”要上市了
文章图片

冯裕才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冯裕才和另外几位自然人,共同出资组建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达梦数据库正式迈出商业化的第一步,将产品和服务推广至政府单位、军方及合作企业 。
大部分国内互联网公司和数据库厂商的数据库产品,都是基于开源数据库代码,进行二次开发 。冯裕才则选择了自研的道路,团队自主编写所有核心源代码,实现100%自主研发 。
冯裕才认为,虽然自研数据库难度高、风险大,成本投入也无法估量,但能掌握核心技术,也能吸引到大型政企用户,尤其是对核心信息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有更高要求的客户 。
一群象牙塔里走出的知识分子搞商业化,更是遇到很多困难 。
国内数据库产业起步晚,国外成熟的商业数据库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迅速占领主导地位 。
1989年一个中国台湾人将甲骨文带入大陆,逐渐成为中国电信行业最大的数据库供应商,IBM的DB2和informix数据库则拿下了中国的金融行业 。
另外,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诞生和快速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厂纷纷研发自己的数据库产品并推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
而达梦数据几轮融资失败,差点倒闭,冯裕才一度自己掏钱给员工发工资 。
直到2013年斯诺登“棱镜门”事件曝光,信息安全逐渐受到国家层面重视,达梦数据、人大金仓、通用数据等一批脱胎于高校研究所的国产数据库公司,开始受到关注 。
2015年,达梦数据拿到中国软件的投资 。2019年12月,又获得丰年资本、中网投、北京鑫润、中电天津等机构的亿元B轮投资 。
甲骨文|研发数据库40年 “中国甲骨文”要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