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首发丨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21)


  • 标准化生产线:通过企业级应用开发和架构治理平台、企业级一站式DevOps平台,屏蔽复杂的云原生技术细节,提供低代码编排生产能力,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ISV)高效开发业务应用;
  • 运行底座:坚实的技术底座,涵盖充分磨合的PaaS、IaaS、单元化架构和高可用运维体系,为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单元化架构和一云多芯的自研可控能力,满足金融机构自研可控需求。
  • 4实施路径与建设模式经过对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的核心下移与改造的实施路径和建设模式分析,可以基本上分为两种建设模式:
    1)核心自主重构模式
    路线特点:
    1.自主研发新核心系统,非采购ISV(独立软件开发供应商)核心系统产品,强调自研可控
    2.大多数原有核心采用AS400或大机的银行希望采用重构的方式完成核心下移
    3.建设目标包括业务建模、领域架构重构
    4.绝大多数银行构建了全新的核心应用技术平台
    5.部分银行选择基于云平台进行核心系统重构
    6.部分银行在核心重构过程中包含自研可控规划
    7.核心开发实施过程会采购ISV(独立软件开发供应商)的人力资源
    采用该路线的银行范围:国有大行、股份制、大农信、部分中大城商/农商
    2)采购核心产品套件模式
    路线特点:
    1.采购ISV的核心系统产品,并主要基于ISV的人力资源完成核心实施交付
    2.主要诉求为替代原有第一代的老旧核心
    3.基于ISV核心产品的业务模型和架构建设
    4.基于ISV核心产品自带的应用技术平台
    5.部分银行要求ISV产品简单部署在云平台上
    自研可控方面,部分银行仅能够要求ISV产品集成国产数据库
    采用该路线的银行范围:部分中小城商/农商、民营银行、外资银行
    4.1四阶段五层模式
    通过结合国内金融行业核心相关领域的实践以及核心领域对于技术的云原生分布式转型的业务能力,工程能力,技术能力要求,横纵结合形成4阶段5层的建设模式和路径:
    分布式|首发丨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
    文章插图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核心下移云原生分布式转型的路径的全貌以及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上图中任务颜色的深浅代表在不同阶段中任务的关键程度和优先级,颜色更深的优先级更高。且每一个阶段的产出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完整的核心下移的顶层工作任务与路径阶段安排。
    例如部分银行采用重构模式,即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行改造,以金融业的领域模型重构核心业务的同时配以主流的分布式架构支撑系统;也有部分银行采用平迁模式,保持原有系统业务逻辑和流程不变,仅通过选用分布式数据库来满足底层海量数据要求。
    4.2多种实施路径
    4.2.1重构模式
    银行核心系统的重构之旅,不仅仅只是互联网技术改造,更是自身服务模式和服务思维的再造。从流程银行转向数字银行,从产品为中心到客户为中心,从做功能转向做场景,从做渠道转向做平台。整体的实施路径会从业务重构及核心应用技术平台搭建两大方向入手,进而实现核心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
    4.2.1.1业务重构
    回顾“面对误区的破局思维”的断言6
    断言6:核心转型相比选择“供应商”而言,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具备“端到端落地实践”的。从理念、方法论、设计规划、平台架构、标准规范都能够战略性长期投入和总体把控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落地实现业务敏捷和推动数字化转型,而不是为一堆冠名“数字化转型”的文档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