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不想卡脖子,握紧白盒子( 二 )


比如在去年9月知乎拆车实验室的一次AEB测试中,2021款理想ONE的AEB翻了车。
面对用户和媒体的质疑,理想也没狡辩,乖乖承认当时的理想ONE的AEB功能还在测试中,还没有推给用户。可以想见,喜提新款理想ONE的车主们心里有多苦。
在2021款理想ONE上市后的7个月,理想ONE为自己正了名。
理想ONE在懂车帝组织的AEB测试中成为冠军,也是进入决赛组里唯一有能力准确识别横向车辆和两轮车的车型。为此,李想还专门在微博上写了一篇小作文。
车企|不想卡脖子,握紧白盒子
文章插图
其中的核心观点就是理想对全栈自研的坚持终于见到了成果。
当然,2021款理想ONE的车主们在去年12月底已经通过OTA完成了新功能升级。
一场艰难的抉择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美国颇受重视,早在2015年,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就推动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车企签协议,到2022年前,将AEB作为标准配置,此后加入这一协议的车企达到20家。
美国的这一推动,引起多国效仿,欧盟甚至将AEB列为新车标配。
虽然美国推动了AEB的普及,但是从AEB的标准来看,我们却没法借鉴美国。美国定义AEB的背景,主要是避免追尾,重点关注前方车辆,是根据美国的道路交通状况定制的。但是相较美国,中国道路交通环境复杂,行人、外卖车等两轮车不规范上路,如何识别出这些道路交通参与者,成为了难题。
决定全栈自研的理想,在AEB的开发上,需要针对中国交通的复杂路况,快速提出“中国策略”。
去年5月立项,成立AEB自研作战小组,12月完成AEB全部功能上线,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完成AEB开发和上线,对于理想来说堪称一场效率之战。
技术开发的最大难度就是如何适应中国,这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2021款理想ONE之所以能做到在7个月时间完成AEB全部功能上线,主要依赖大量的行驶数据。
在车辆行驶数据中,系统可以针对某一种事故的所有案例进行筛选并学习,不断去识别这一事故中的各种障碍物,系统在学习中不断进化,判断力和决策力也就更强。
然而,AEB识别的障碍物越多,误触发的风险也越大。关于误触发的场景,也要依靠数据来做具体诊断。理想的工程师分享过一个案例。去年国庆节的时候,理想的工程师正在公司加班,看到了系统上报误触发。经过仔细查看才发现,用户拿理想ONE当作婚车,并在上面摆设了假人,造成了系统的误判端。
工程师也很无奈:“我从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场景下会有AEB误触发。“类似的场景,如果工程师只是坐在办公室写写程序,是无法想象到这样的误触发场景的。
这也印证了真实行驶数据的重要性。
如今,2021款理想ONE的误触发已经在数据的帮助下,被优化到了最低。
车企|不想卡脖子,握紧白盒子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自研避开了与供应商的博弈,对用户提出问题的响应速度可以更快。
理想AEB工程师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内部的“311原则”:
客户提了一个工单,报告一次行驶中AEB误刹了或者刹车刹晚了,类似于这种工单会先提交到整车用户质量与安全部门,他们在提交到AEB项目组,然后按照“311原则”,必须三小时反应响应,一天内出解决方案,一周长期方案。
这种响应机制在过去的传统主机厂甚至是Tier1中都是不存在的。
自研能力才是车企最大的竞争力自研的快乐,车主当然也是感受得到的。比如动不动不定期的OTA,频率之高不但能让车主总是在不经意间收到惊喜,车主们的意见也能快速得到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