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AI什么水平?有人3年实现盈利,西工大系CEO:没那么高大上

不在一线城市 , 一群“泥腿子”创办的AI公司 , 已经赚到了钱 , 这可能吗?
放眼行业 , 地处一线的明星公司尚且难获盈利 , 且圈内也无成熟经验可循 。 这样的AI公司 , 不免让人好奇 。
近期 , 一个盈利的AI公司走入大众视野——
第六镜 , 一家起源于西安的AI公司 。
西北AI什么水平?有人3年实现盈利,西工大系CEO:没那么高大上
文章图片
2014年 , 西北工业大学三名学生决定创业 , 第六镜由此诞生 , 发展至今团队已达百余人 , 估值7亿 。
作为AI创业公司 , 虽然对外亮相有限 , 但在业内 , 它以早早实现盈利引发关注 。
他们究竟走了一条怎样的商业化路径?这样一个“非典型性”样本 , 对行业有何借鉴意义?
不急着回答 , 先容我们抽丝剥茧、连点成线 , 看看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
90后扎堆进工厂
你能想象么?
一群90后专心扎根工厂一线 , 日常工作是产线课题攻关、设备研发和设计 。
河北一家轧钢厂内 , 就发生着这样的事 。
与传统岗位不同的是 , 这些90后正在调试的是一套高精度测控系统 , 目标是利用多元传感器和多种算法对热态钢轨进行2D+3D检测 。
西北AI什么水平?有人3年实现盈利,西工大系CEO:没那么高大上
文章图片
以往 , 轧钢传统产线依靠人工手持设备抽检 , 检测过程需要等待高温钢冷却 , 耗时10-20分钟 。 这就导致测量精度不高、漏检以及检测滞后等问题 , 极易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甚至生产安全事故 。
而这套长材检测系统 , 可自动实现最高1400℃、钢轨运行速度达6m/s环境下的实时缺陷检测、轮廓测量等功能 。
对比传统方式 , 他们的测量精度达到±0.1mm , 且大大降低漏检事故概率、提升效率 , 在单条产线上每年可节省约500万成本 , 据称属国内首创 。
西北AI什么水平?有人3年实现盈利,西工大系CEO:没那么高大上
文章图片
这批90后还曾走进光伏电厂 。
在发电场 , 他们操控着无人机搭载着热成像相机与可见光相机 , 在空中通过CV+AI技术识别光伏板缺陷 , 筛查上面热斑 , 防止阴影处组件成为负载 , 消耗能量 , 过度发热折损电池寿命 。
这些年轻人甚至走入煤炭厂矿 , 当起安全员 。
更准确地说 , 他们教会了「摄像头+系统」识别违规操作与行为 ,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 , 识别皮带坐人、未戴安全帽、违规追赶猴车(一种下矿井的索道 , 类似滑雪场单人站立式缆车)等种种不安全行为 。
类似场景案例还有很多 , 他们的身影也遍及煤炭、钢铁、能源等多个工业领域 。
实际上 , 这群90后扎堆进工厂的难得场景 , 源于一次偶然的工厂调研 。
当时他们发现 , 某重工产线虽已高度自动化 , 但不完全自主可控 。
核心设备和工控软件系统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厂商 , 为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化工作造成不少麻烦 。
再加上行业跨度大、信息差大等各种外界因素 , 国内新兴AI公司与传统工业少有交集 , 很多需求难以被关注 。 第六镜的90后们就是少数看到需求的团队之一 。
这个团队只在产线上转了一小圈 , 就理出了30多个需求 。
现在经过两年探索 , 他们在工业AI板块已经覆盖钢铁、烟草、煤矿、路桥等场景 , 涵盖硬件设备、算法、解决方案等产品 。
在未来公司表示 , 像污水处理、石化、橡胶等行业领域 , 都在他们的考虑范畴 。
工业AI在近些年的确价值逐渐被业界认可 , 各家巨头玩家也在布局 。 正因提前一步关注并持续地创造价值 , 前段时间 , 数家传统企业与第六镜签订了战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