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存疑币入盒收藏圈“爆雷” 公博评级遭遇信用危机

中国网科技1月27日讯(采访人员 李婷)随着盒子币(业内也称“评级币”)风行,古钱币玩家逐渐增多,古钱币身价一路水涨船高 。背后负责去伪存真的第三方鉴定评级成为古钱币交易流通的关键,其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 。
日前,网友曝光了浙江公博大量存疑古钱币和银元入盒,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2021年12月,北京公博古钱币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博”)在微信公众号上连发3篇公告回应该事件,先后经历了辟谣、认错道歉、公布赔付方案等阶段 。作为业内颇具公信力的古钱币鉴定机构,公博2021年年底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信用危机 。
有争议的“盒子币”
2021年11月底,浙江公博评级师梁某交易假银元的微信聊天截图在古玩行业贴吧、专业论坛流传 。随后,网友曝光了一部分浙江公博盒子币存疑,同时公布了古钱币的细节图和编号,以及评级的钱币品像和分数不对等等问题 。
2021年12月7日,公博首次公开回应“浙江公博评级师梁某假银元交易”事件系谣言,帖子中提及的两个日本银币均是真品,其他多枚工艺品假币并未在公博系统有任何评级记录 。同时,公司屏蔽了浙江公博出现的存疑产品图片 。公博称:“此存疑产品的产生系浙江公博员工伙同外部人员在下班后,未经浙江公博管理层授权、未经鉴定师鉴定签字确认,私自进入公司电脑系统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 。”
风波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更多存疑币被曝光 。公博分别于2021年12月12日、12月21日连续发布公告,宣布召回不合格产品,并公布了赔付情况 。
按照行业惯例,“入盒”通常指的是经过评级机构鉴定确认为真品的古钱币,会被封装进亚克力透明小方盒中加以保护,并配有独一无二的编号和二维码加以识别 。浙江公博存疑币入盒事件发酵后,受伤的泉友(指古钱币收藏者)开始质疑公博的公信力 。
一位泉友曾通过某交易平台购买了4枚袁世凯像壹元银币,均由浙江公博提供鉴定信息 。但4枚古钱币在两处出现了同模伤,即不同的古钱币上出现了两处同样的伤痕 。在评级信息页面底部,浙江公博附上了免责条款:图片信息仅供参考,不因展示承担法律责任 。
这位泉友担心,既然是浙江公博出现假币入盒的情况,如果继续由其进行复核并不一定公允 。公博总部则可能出于减少赔付的考量,复评未必能如实鉴定结果 。
国内评级机构崛起
浙江公博存疑币入盒事件,给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钱币收藏行业浇了一盆冷水 。
事实上,钱币收藏行业是近十几年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 。过去这一行业颇为神秘、小众,近十几年市场迎来了新的消费者,也构建了新的规则体系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网科技采访人员,2000年之前,关注古钱币收藏的人较少,2010年后出现大规模的古钱币收藏投资,古钱币收藏行业开始呈现体系化发展 。
与传统的古玩交易规则相同,古钱币收藏行业在发展初期也遵循着“售出不退,自负盈亏”的传统规矩 。古钱币交易无人担保和赔付,买家需要自行判断真假,即使事后发现是赝品也只能吃“哑巴亏” 。在此模式下,收藏投资古钱币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长期以来只活跃在极为小众的市场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古玩市场悄悄酝酿壮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文玩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630亿元,2021年接近3000亿元规模,预计2022年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
上述专业人士分析,古钱币收藏市场高歌猛进,主要原因在于古钱币具有一定的投资收藏属性 。他举了个例子,2000年初,几十元可以买到一枚“袁大头”,如今价值已经翻了20多倍,达到1000多元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针对文化产业的消费逐年增加,大多数中国人极其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的古钱币也有着特殊的情结,因此古钱币收藏行业的发展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