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n|脉脉:放下社交,立地点评

edin|脉脉:放下社交,立地点评
文章插图
文 | 极点商业,作者 | Cindy,编辑 | 杨铭
脉脉是什么?一款基于职场关系的社交软件,还是互联网人的“茶水间”?抑或是互联网“纪检委”?
近期,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给出了新答案,用“点评内容+榜单聚合+职位”,帮助求职者认知破圈,成为职场人的求职内参。
成立9年,经历了“匿名板块”关闭的风波后,脉脉终于找到了一条似乎逻辑还能行得通的路径,即以用户的点评帮助求职者做职业选择,让自己成为 “职场版”的“大众点评”。
职场点评的鼻祖是美国求职服务公司Glassdoor。2018年5月,冲击上市失败后,Glassdoor被日本招聘公司Recruit 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
据此前报道,脉脉一直在为新一轮私募融资或者冲刺上市做准备——早在2017年C轮融资时,脉脉创始人林凡就透露称脉脉将于2019年上市,当时预想估值为100亿美元,但在次年脉脉被约谈后,上市计划搁浅至今。
新故事登场,也能视为这家“职场社交”赛道幸存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又一努力。只是对脉脉而言,新故事是否能成为新出路,还有待观察。
01 职场社交的“最后幸存者”在轰轰烈烈的Copy to China时代,Linkedin是绕不开的标的。Linkedin模式基于职场关系形成线上网状社交网络,通过广告、招聘等服务变现。在拥有超过4亿工作人口的中国,中国版“Linkedin”是一个很大很美好的故事。
然而,从2004年的天际网算起,中国版“Linkedin”无一幸存,即便是Linkedin中国自己孵化的“赤兔”,也在2019年7月底正式下线。
edin|脉脉:放下社交,立地点评
文章插图
职业社交在中国“翻车”,有人认为是互联网普及率不高,也有人认为是中国人没有职业化场景社交的习惯,还有人认为是微信完全满足了职场社交功能。不管原因如何,结果是“中国没有职业社交”。
事后看,脉脉之所以能幸存并非因为社交,而在于内容。脉脉中有匿名板块,职场人匿名可以吐槽公司、领导,交流薪资待遇等。这正是这一功能,让脉脉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从哀鸿遍野的“职场社交”赛道中幸存。
但幸存是一回事,融资与上市又是另一个命题。在近10年的发展中,脉脉做了多种基于职场社交的尝试。
2018年,脉脉完成D轮2亿美元融资,当时的脉脉便有了从互联网走向全行业的野望,推出“天梯计划”拓展覆盖行业——预计投入10 亿元,与各行业的1000 个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两年后,林凡在媒体上总结“自己花了10亿元成本买来的教训”,彼时脉脉的对外认知仍是“互联网茶水间”。
脉脉还曾做过职场“内推”,这一项目同样被林凡定义为“失败”。
在2020年上半年,脉脉亦曾出现管理层变动,包括联合创始人兼商务副总裁张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胡琛、首席技术官姚金毅、联合创始人原CTO蒋又新、内容广告高级总监崔尧等五位高管先后离职。
据此前媒体报道,“脉脉讲了再多的故事,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披着领英外衣的Secret(一个匿名社交App)。”在一篇文章中,赤兔创始人沈博阳认为,脉脉是踩中“自带流量”的匿名社交才火了起来。
职场社交屡战屡败的同时,脉脉的匿名区——“职言”风生水起。随着匿名区汇集越来越多的大厂员工,王者荣耀团队年终奖100个月工资、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陆奇从百度离职、拼多多员工猝死等互联网大事件,都陆续从脉脉爆出。知名KOL半佛仙人更是直言,“脉脉匿名区成了互联网大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