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315 | 大数据杀熟、直播带货问题多、在线旅游退改难,盘

又到一年315,金融、互联网、食品、汽车、医药等领域已经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高发领域,金融界特梳理过去一年相关行业的重要案例和避坑指南,凝聚你我力量,守护美好生活 。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地消保组织陆续曝光了过去一年来的消费投诉热点 。
据中消协统计,在2021年的服务类投诉中,经营性互联网服务、培训服务、餐饮服务投诉量排名前三,其中,经营性互联网服务投诉量高居榜首,而受互联网发展影响,教培机构纷纷从线下转型到线上,培训服务投诉也多与互联网相关 。在各地曝光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中,互联网企业也屡黑登榜 。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催生互联网消费模式不断升级,但同时,相关问题与乱象也层出不穷,回顾2021年,互联网消费维权又有哪些舆情热点?会否遭到央视3·15晚会点名?
大数据杀熟
“算法”是互联网企业高效率运作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其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但同时,随着算法应用日益普及深化,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乱象也成为互联网平台饱受诟病的的典型问题 。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刚刚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有超八成(86.91%)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其中,网络购物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 。
事实上,近几年,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都曾被曝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早在2020年,美团就曾因大数据“割韭菜”问题被推上热搜第一;去年,携程也被消费者以存在“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被起诉至法院,最后被判退一赔三;在此次北京消协的调查中,更是直指饿了么和飞猪明显涉嫌大数据杀熟,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曾表示,大数据“杀熟”等顽疾归根结底还是滥用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的,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在治理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上下功夫,其次要保障用户的选择权、删除权等权益 。为此,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明确要求,各类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等互联网公司,要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 。针对“大数据杀熟”,任何平台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
直播带货问题多
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因其既可以直观展示商品,又可以实时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消费体验,也广受市场热捧,开辟了电商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但与此同时,新的消费维权问题也在不断累积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就透露,2021年,北京消协通过96315热线共受理短视频平台有关直播带货消费者投诉2026件,对比2020年受理投诉数量1021件几近翻倍 。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1)》也显示,2021年1月至12月,在有关新闻资讯、微博、微信、贴吧及论坛等渠道采集到的直播带货消费舆情信息中,“普通舆情”占比70.89%,“维权舆情”占比为29.11%,这意味着,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接近直播带货消费舆情总量的三分之一 。而在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的主要问题中,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等直播带货问题最为突出,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占32.35%,虚假宣传的占31.64%,价格误导的占3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