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在历史上没去南洋建国?


中国人为什么在历史上没去南洋建国?

文章插图
历史上在南洋海岛上(西婆罗洲)曾经存在了110年的兰芳共和国 , 就是我国新兴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国内发展受阻的情况下 , 在国外建立的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1776年建立 , 1886年被荷兰侵略者消灭 。)
罗芳伯 , 原名罗芳柏 , 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生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 “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由他建立的兰芳到底是一个国家 , 还是一个大企业?抑或是一个帮会?我的答案:三者皆是 。最早是帮会 , 后来是企业 , 最后是国家 。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 , 罗芳伯乡试不第 , “乃怀壮游之志” , 发扬客家精神 , 漂洋过海 , 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 。到了东万律 , 罗芳伯最先建立的是兰芳会 , 一个以保护华人社团为业的组织 , 其实就是一个帮会 , 主要的对手是天地会 。经过多次交手 , 天地会灭亡 , 兰芳会发展壮大 。
【中国人为什么在历史上没去南洋建国?】当时 , 东万律面临内忧外患 , 内部互相争斗外部又有强邻入侵 , 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者联合东印度公司 , 曾多次向坤甸一带发动武装侵略 。罗芳伯和他的伙伴 , 和当地人一起 , 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著人的叛乱 , 得到了首领的嘉奖 , 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 。这块地方有10多万人及南北几十公里的产金地 , 吸附华人数万 , 土著好几十万 , 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 。
公司成立后 , 罗芳伯一个个收拾了当地四分五裂的各种华人团体、商会、村寨 , 消灭了所有对手 。这时的兰芳公司已经摆脱了先前的帮会性质 , 正式以一个军队的面目出现了 。
1776年 , 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 , 建立了自治政府 。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当时 , 大家推荐罗芳伯为国王 , 罗芳伯不同意以王相称 , 后由各代表商议建立兰芳大总制 , 称罗芳伯为"大唐总长"或"大唐客长" 。但他向北京派遣使者前去朝贡时 , 仍然使用的是“兰芳公司”的名义 。
罗芳伯任总长19年 , 于1795年在西加里曼丹病逝 , 终年58岁 。罗芳伯病故后 , 由江戍伯继任其位 。
兰芳国110年历史中 , 前后共有12位元首 。元首的更迭 , 用的是一种介乎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 。罗香林的《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做出了这样的结论:“清乾隆年间 , 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有罗芳伯者 , 侨居南洋婆罗洲(Borneo)西部之坤甸(Pontianak) , 垦辟土地 , 策众采矿 , 并助土著苏丹 , 平定祸乱 , 一时侨民多归依之 。东征西讨 , 所向披靡 , 苏丹知势力不敌 , 因分土而治 。芳伯乃为之奠都邑 , 定官制 , 修军备 , 开商场 , 兴矿冶 , 抚民庶 , 建元兰芳 , 建国号曰兰芳大总制 。受推为大唐总长 , 盖为一有土地、人民与组织 , 及完整主权之共和国焉 。”基本上这就一锤定音啦 , 兰芳就是共和国 。这个论断 , 被广泛接纳 。互联网上 , 如果你搜寻“已经消失的国家” , 兰芳是其中一个 。
“兰芳大总制”是于1884年被荷兰人解散的 , 一共存在了107年 , 是婆罗洲最后一个消亡的华人公司 。在此之前 , 1850年 , 当另一个华人公司大港公司与荷兰人武装对抗的时候 , 兰芳站在了荷兰人一边 。当时一部分败退的大港公司的人逃往兰芳的领地 , 被兰芳当时的甲太刘阿生带着600多壮丁堵截 , 缴了大港人的武器 , 并将首领擒获送交荷兰人 。据说 , 这是因为以前与大港结下的怨——此前大港公司曾与另一个华人公司三条沟公司冲突 , 兰芳的人救下80名三条沟人并将他们接到船上 , 不料船后来漂到大港的地盘 , 全部人都被杀了 。
不同派别不同地域华人之间的争斗 , 其实在中国大陆之时就很严重 , 到了海外内斗依然 。但是 , 大港公司覆灭之后 , 兰芳公司的日子也就不长了 。刘阿生1884年病逝后 , 公司的人对继任人意见不一 , 荷兰人趁机宣布接管 , 虽然一些兰芳的人反抗 , 但终归大势已去 。
在兰芳的一百多年历史中 , 始终也没见到过当时的中国政府对他们表示过什么 。在《年册》中 , 有“罗太哥初意 , 欲平定海疆 , 合为一属 , 每岁朝贡本朝 , 如安南、暹罗称外藩焉”的说法 。有人说兰芳曾派人去清廷请求接纳 , 当时的乾隆并没有接见他们 , 可是派了要员接见 , 然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教授李金明指出 , 所有这些传说都没有史料支持 。更可能的是兰芳公司在南洋一隅的自生自灭 。
联系清廷当时对荷兰人制造的“红溪惨案”的言论 , 可以想到清政府的态度 。当数万华侨在印尼被杀的消息传到国内 , 清廷的说法是“内地违旨不听招回 , 甘心久住之辈 , 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 , 其在外洋生事被害 , 孽由自取” , 可见他们对中国移民的遗弃态度 。实际上 , 在清朝的史籍上 , 很少见到移民的记载 。官方对他们不承认也不正视 , 反而规定 , 私自出国回来的人要予以追究 , 使得出去的人更不敢轻易回来 。
倒是高廷 , 这位对中国华人有亲身接触的荷兰学者 , 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涌入婆罗洲西部的移民 , 大部分是客家人 。他们在炎热的赤道 , 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在金矿里从事一种连当地人也难以忍受的苦工……有这样一个民族 , 在完全没有祖国的战舰、士兵或大炮支持的条件下 , 让自己的人民离开美好的家园 , 到炎热的热带和遥远的海洋去谋生 。那里极少有同胞、祭坛和神明 , 有的只是陌生而敌视他们的异族人 。他们并非以成千上万的集体 , 以强力或全付武装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 而是一个接一个或以小组的形式前进 , 最勇敢的人当先锋 , 每人凭借自身的力量、机智与道义自力更生 。难道这不是值得称道的勇气以及肉体、道义上的力量吗?” 又过了半个多世纪 , 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 , “兰芳共和国”才真正被国人注意到 。当时出了一批谈“中国殖民史”的书 , 罗香林于1941年所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是其中之一 。罗香林在书中考证了罗芳伯的生平与兰芳公司的兴衰 , 他热烈地赞扬这个曾经存在的华人自治体是“完全主权之共和国” 。罗香林写道:“兰芳大总制与美洲合众国 , 虽有疆域大小之不同 , 人口多寡之各异 , 然其为民主国体 , 则无二也 。”“晚近国人之言民主共和者 , 皆言此制远肇于美 , 近行于法 , 而不知先民亦有是举” 。更早 , 梁启超也写有《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 可以从中看到在当时中国人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 。罗芳伯大约是从那时起成为名人的 。
1、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作者:蒲苏 , 状态完本
有个人穿越了重生在一个侥幸获胜的水手身上 , 经历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灾难后 , 司徒南来到了美国 , 挖油田 , 开钢铁公司 , 娶梅隆家族的公主 , 然后在印尼建立南华国······
2、新大明帝国
作者:木允锋 , 状态完本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 , 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 所以这是一本冷战文 。带着外星高等文明的宇宙飞船和大批机器人士兵穿越抗战最后一刻 。
南洋立国 , 抗美斗苏做冷战第三极 。我们的口号是:开创华人帝国!
《龙起南洋》
十九世纪中叶 , 中国在西方的入侵下开始沉沦!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 , 鸦片掠夺了国人的财富 , 神州蒙尘! 机械、冶金双料博士龙宇飞回到晚清 , 崛起于南洋 , 推翻满清 , 搭上殖民扩张的末班车 , 实现民族复兴! 龙起南洋、纵横四海、终结风帆时代!
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 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 , 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 同时 , 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