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谁写的

这篇文章根据写岳阳楼的景色 , 及其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体会 , 揭露了“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 , 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 字希文 。籍贯邠州 , 后迁居苏州吴县 。北宋初年思想家、作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 , 母亲改嫁长山朱氏 , 遂改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范仲淹苦学及第 , 授广德军经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 , 因秉公坦言而屡屡贬斥 。皇祐四年(1052年) , 改知颍州 , 在扶疾就任的途中去世 , 年六十四 。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 , 谥号“文正” , 世称范文正公 。
轶事典故
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 , 四岁时随后爸迁往长山 , 励志苦学于醴泉寺 。因家境贫困 , 便用两升小米煮粥 , 隔夜粥凝结后 , 用刀切为四块 , 早晚各食二块 , 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 , 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修读 , 冬季念书疲惫发困时 , 就用冷水洗脸 , 没有东西吃时 , 就喝稀饭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 , 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通过苦学 , 范仲淹最终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 官至参知政事 。
龙图老子
宝元年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 , 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 , 改革军事制度、调节战略布局 , 构建以大顺城为核心、堡寨映衬的牢固防御体系 , 西北前线固若金汤 , 夏人害怕犯 。西北边陲谣曰:“军内有一范 , 西贼闻之惊破胆 。”羌人叫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之为“小范老子” , 觉得“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岳阳楼记是谁写的

文章插图
厚道仁德
范仲淹出任邠州知州时 , 有一次登楼喝酒 , 并未举杯 , 就看见几人披麻戴孝地构建葬具 。范仲淹赶忙派人了解 , 获知是一名秀才客死邠州 , 准备就近安葬 , 但墓室、棺木和治丧用品并未制取 。范仲淹听后十分忧伤 , 马上移去宴席 , 并赠以金钱 , 使之得办丧事 。
庆历年里 , 张海(一说王伦)带领人进攻淮南 , 经过高邮 , 高邮知军晁仲约想到无法抵挡 , 就昭示本地富人捐款献酒 , 前往慰劳 , “盗寇”很高兴 , 没有殴打就离开了高邮 。事情传出后 , 朝中非常愤怒 , 富弼建议处决晁仲约 。范仲淹说:“若郡县军力足够迎战或防御 , 遭受贼兵不抵挡而走行贿 , 在法理上知军务必处决;但实际情况是高邮军力不够 , 压根没办法抵御或防御;这种情况下杀掉知军不是法律的本意 。”仁宗听后 , 接纳范仲淹的建议 , 饶恕了晁仲约 。
范仲淹治理国家尊崇忠厚 , 勤政爱民 , 深受百姓拥戴 。范仲淹戍边西北时 , 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羌部落 , 则在死前就悬架它的肖像以祭拜 。范仲淹去世后 , 闻知消息的人莫不唏嘘不已 , 羌部落的百余头领 , 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 , 并斋戒三日之后才离开 。
【岳阳楼记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