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星巴克回应大数据“杀熟”质疑,消费者应如何防范数据“杀熟”?

智能手表|星巴克回应大数据“杀熟”质疑,消费者应如何防范数据“杀熟”?

文章图片

智能手表|星巴克回应大数据“杀熟”质疑,消费者应如何防范数据“杀熟”?

文章图片

智能手表|星巴克回应大数据“杀熟”质疑,消费者应如何防范数据“杀熟”?

文章图片

智能手表|星巴克回应大数据“杀熟”质疑,消费者应如何防范数据“杀熟”?


近日有消费者质疑星巴克大数据“杀熟” , 老顾客在星巴克App点不了专星送24元(叠加券抵扣3元)的单杯美式咖啡 , 只能点硬核美式提神组合五杯 , 而新用户App页面有单杯美式选项 。
星巴克对此回应称:不存在大数据“杀熟” , 建议更新app 。

据中国消费者报不断曝光的案例显示 , “大数据杀熟”在网购、在线旅游、机票酒店预订、网约车 , 甚至是电影票预售等众多领域广泛存在 , 其手段五花八门 , 而且往往很隐蔽 , 没有对比 , 消费者很难察觉 , 自己正在被“杀熟” 。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 , 一般是指互联网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 , 通过算法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 , 进行差异化定价的行为 。

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 , 大数据可以预测个体未来的可能行为 , 通过界面设计强化诱导当下行为的发生 , 而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提高 , 平台获取的用户数据增多 , 形成的用户特征与画像也就越清晰 , 对用户购买行为的预测也会更加精准 , 最终平台的报价也可以趋近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 , 从而完成消费“闭环陷阱” 。
你被大数据“杀熟”了么?
信息时代 , 各种数字媒介已经将我们的活动轨迹以及生活内容完全的纳入了互联网信息共享的比特视域之中 , 进一步凸显了数据交往的时代价值 。 但随之而来的个人隐私泄露、“大数据杀熟”问题也日益明显 。
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大数据杀熟”键词检索页面显示 , 共有2327条匹配结果 。 随机浏览有关投诉内容当中涉及出行、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 。


(图为同一app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

(图为同一app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
3月1日 , 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手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 有超八成受访者(86.91%)表示 , 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 92.33%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是利用大数据开展差异化营销 。 其中 , 在网络外卖(66.96%)和网约车(63.00%)消费过程中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受访者均达到六成多 。
怎样有效防范“大数据杀熟”?

2022年1月3日 , 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 将于3月1日起正式执行 。 这也标志着在征求意见稿发表发布数月之后 , 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算法推荐的规章制度正式落地 。
《规定》明确表示: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 , 过度推荐操纵榜单等干预信息呈现;不得利用算法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 , 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 如若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违反相关规定 , 则会被处以警告通报批评并罚款 , 还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 。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 为规范和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 一定程度上了对“大数据杀熟”行为进行了约束 , 而作为消费者 , 我们应该怎样防范?以下提供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