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字号”工业机器人崛起( 三 )


瑞松科技在2020年2月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 。 张东升表示 , 上市对企业自身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 , 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多元了 , 不仅能在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还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 , 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技术研发实力 。
亮点:54秒装一车四门两盖8车型共线生产
由广州瑞松科技向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工厂提供的国内首条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 , 实现8车型随机混合共线生产 , 整线达到54秒完成一车四门两盖智能装配 。 普通人在极端负重的情况下难以高速行进 , 而机器人在技术助力下却可以实现 。
瑞松科技把自主研发的超高速传送技术运用到车身门盖装调线中 , 采用往复式循环输送装置 , 通过开发的车身中部托举及两侧门槛托举两种形式 , 辅助运动控制单元协同多伺服驱动 , 使得装调线达到高速精准输送 , 创造4秒内完成18个白车身车体工程间输送纪录 , 整线达到54秒完成一车四门两盖智能装配 。
此外 , 该装调线使用超过230套柔性NC定位系统 , 无缝对接每种车型的车身底盘和门盖的定位及抓取 , 实现全自动任意切换 , 满足了8车型随机混合共线生产 , 实现在最小空间下的最大生产效率 。
8个车型柔性混线生产是该装调线一大挑战 , 门盖区域的批量式生产需要和装配线的混线生产进行一对一的准确匹配 , 项目中通过每个库位的近百个逻辑程序 , 配合车种识别及MES系统的车种信息传递 , 智能自动配对后将每个车门运送至装配线 , 真正实现智能系统 。
在无人化的智能制造中 , 机器视觉是确保生产质量达到标准的最大武器 。 据了解 , 该装调线共包含4套视觉系统 , 3D激光视觉精度高达0.1毫米 。 视觉引导技术通过测量图像准确比对计算 , 将偏差值发送给机器人控制器 , 自动矫正、补偿机器人动作轨迹 , 引导机器人到达准确的实际工作位置 , 从而实现对车身、车门、车门铰链安装孔的准确抓取、精确定位 , 从而实现对车身门框的精准测量及装配 。
高质量人才应更多关注工业领域
如今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在过去的发展中 , 许多的人才向商业经济聚集 , 工业领域人才则相对缺乏 。 张东升向采访人员表示 , “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而言 , 目前普遍存在着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弱、毛利水平低的问题 , 因此在技术研发的投入 , 和对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 ”
工业无疑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核心 , 更是国家实力的最重要体现 。 振兴工业 , 需要人才的助力和智慧 。 张东升说:“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有着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发展特点 。 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培养创新型技术研发人才 , 还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端进行技术应用人才的培育和输出 , 因此这个行业的技术型人才缺口非常大 。 ”
他表示,整车厂智能工厂的柔性制造系统 , 考验的是对产线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 在此过程中 , 不仅需要前期熟悉造车工艺的研发设计人员 , 需要懂得协同制造设备及产线场景的应用型人才 , 还需要后期会操控机器人的技术人才等 , 所有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积累 。
寻找企业的最优技术战略决策
对于选择自主研发还是技术引进 , 张东升说:“我认为企业在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 最根本的是寻找企业的最优技术战略决策 。 ”
他表示 , 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 , 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 , 除了可以在成本上有一定的节约 , 还能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际上的技术差距 , 实现快速提升企业自身技术水平 。 但技术引进不能仅局限于引进 , 还要消化、吸收 , 并快速转化为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 。 只有真正实现自主研发、自主替代才能形成在技术竞争中的绝对优势 , 才有机会实现技术赶超 。 “这两种技术进步方式是互补的 。 ”张东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