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赛道备受质疑、多家企业持续亏损的当下|3d视觉在哪些领域受到质疑?

在AI赛道备受质疑、多家企业持续亏损的当下 , 3月下旬以来 , 却有一批3D视觉企业相继公布融资消息:
3月23日 , 成立于2021年6月的跨维智能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3月24日 , 成立于2021年7月的地标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月29日 , 已在工业3D视觉领域专注5年的翌视科技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及A+轮融资 。
据介绍 , 跨维智能提供3D视觉相机、算法和软硬件一体化等三维视觉领域解决方案 , 已应用于半导体、3C电子、汽车、金属加工等工业制造场景;地标科技提供3D无序抓取系统、3D点云轨迹引导定位系统以及3D点云高精度检测系统;翌视科技的产品也覆盖了消费电子、汽车和新能源等领域的3D检测测量市场 。
可以看出 , 汽车、工业等领域 , 仍是3D视觉新融资企业的主要应用场景 。 当然 , 也有部分手机品牌采用3D深感摄像头 , 如最新的荣耀Magic4Pro、iPhone13系列等 。
在AI赛道中 , 计算机视觉是最大的分支 , 占据了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 据统计 , 2019年 , 我国计算机视觉核心产业规模和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分别为633.3亿元和1438.6亿元 , 各占AI核心与相关产业的58.2%和37.6% 。
计算机视觉最大的应用场景 , 则是安防影像 。 据统计 , 2020年安防仍占据计算机视觉应用层67.9%的份额 , 且应用技术依然以2D视觉为主 。 3D视觉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放在计算机视觉的大海之中 , 只能算是小池塘 。
但2022年 , 这一状况可能即将改变 。
iPhoneX与国内第一波3D机器视觉创业潮
从黑白到彩色、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从静态图像到动态影像、从2D平面到3D立体 , 人类的视觉传感技术经历了四次变革 。 严格意义上 , 以3D视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视觉革命 , 与前三次有着本质的不同:前三者都是基于2D平面;而在3D视觉领域 , 黑白与彩色没有什么分别 , 甚至有没有环境光都不影响三维信息的构建 。
四次视觉革命是以技术类型区分 , 时间上并不是递进关系 。 其实早在1922年 , 第一部3D电影《ThePowerofLove》就已经用两个分别拍摄红色与绿色画面的摄像机拍摄出来 。 但直到2017年9月 , 苹果发布的iPhoneX首次搭载3D结构光深度摄像头 , 3D视觉技术才第一次引爆公众认知 , 甚至还引发一场手机应该以指纹识别为主还是以3D人脸识别为主的大讨论 。
但这场科技媒体的大讨论 , 只涉及苹果引入3D结构光技术第一个层面的意义——不用人体接触即可快捷解锁 。 实际上 , 苹果基于3D传感器 , 还想进一步开发增强现实(AR)等其他应用和服务 。 解锁 , 只是第一步 。
iPhoneX的3D激光扫描采用了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简称面射型激光)激光器 , 相比LED红外光源在精确度、小型化、低功耗、可靠性等方面有很强优势 。 此前 , 3D视觉主要在工业领域少量应用 , 整个市场规模不大 , 包括上游各类3D视觉传感器硬件供应商 , 中游3D视觉感知方案商、下游应用算法方案商 。
在AI赛道备受质疑、多家企业持续亏损的当下|3d视觉在哪些领域受到质疑?
文章图片
在3D视觉领域 , 实验室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 , 产业和消费领域应用则较晚 。 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是入局较早的企业 , 2009年E3游戏展上 , 微软配合Xbox360主机发布了第一代基于结构光技术的3D视觉感知产品Kinect深度摄像头 , 用于捕捉三维空间中人体的运动 , 实现通过体态的人机交互 。 英特尔则于2013发布基于结构光技术的产品RealSense , 用于实现手势识别、面部分析、背景移除及3D扫描等功能 。
苹果2013年通过收购PrimeSense , 成为继微软、英特尔之后第三家量产消费级3D结构光深度传感器的企业 , 并在2017年将其搭载于iPhoneX及后续系列大规模走量 , 推动了3D结构光行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