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们对话了20位商家

采访丁洁吴羚玮黄天然刘奕琦杨洁叶晨
文李丹超
编辑徐艺婷
江胜和他创立的“海龟爸爸” , 已经习惯了疫情偶有反复的日子 。
过去3年 , 主打婴儿护肤的品牌“海龟爸爸”从无到有 , 凭借一款“1小时卖出20万支”的防晒霜 , 拿下2021年天猫618类目第一 。
不过 , 2022年开年后的这一波疫情 , 还是让江胜感到了焦虑:天气回暖 , 防晒用品的旺季即将到来 , 销量上升 , 但他们工厂的产能不得不降下速度 , 不少地方发货和物流受限 。
在经历短暂的情绪调整之后 , “海龟爸爸”的天猫店铺挂上了“可能延迟到货”的快递公告 , 这也让江胜做出新的思考:业绩的轮子慢下来 , 研发和新品开发这些事得继续干 , “我们是做品牌 , 不仅是做生意” 。
疫情下,我们对话了20位商家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3月27日 , 他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梦想是什么?就是说出来甭管别人信不信 , 但你自己深信不疑 。
如江胜一般 , 更多的商家把这次“中场休整”当成一次关键的“赛中补给” 。
有人借助淘宝直播间和客户聊天 , 以表延迟到货的歉意 , 以期消费者的理解 , 由此意外增进了感情;有人开始改变自家的货品结构 , 更符合消费趋势;有人钻研如何更高频次的“出新” , 希望后续用新品打开新的人群;有人在思考新的竞争策略 , 增强粉丝粘性……
他们等待再次“鸣枪”时的爆发 。
订单涌入的繁忙季 , 按下了暂缓键吴铭栋像吃了“当头一棒” 。
后疫情时代 , “宅经济”概念盛行 , 他带着EvitaHome(定位轻奢家居的品牌)成功打开了线上中产消费市场 , 年销售额做到近1亿元规模 。 但2022年开年 , 疫情反复不定 , 他着急了 。
“今年的疫情对我们冲击蛮大的 。 ”吴铭栋说 , 为了业务扩张 , EvitaHome此前在上海静安区开设了线下展厅 。 如今 , 展厅在一周前不得不关店停业 。
疫情下,我们对话了20位商家
文章图片
EvitaHome上海线下展厅(受访者供图)
由于产品客单价较高 , 不少购买中高档产品的客户在线下渠道体验后才会下单 , 展厅关闭 , EvitaHome的生意受到冲击 。 “要等待疫情好转 , 客户方便出门了 , 生意才会好转 。 ”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 , EvitaHome线下店的业务恢复等待时长未知 。
同在上海做生意的虎哥 , 则面临其他的困境 。
“现在最难的是外省寄过来的新货我收不到 , 只能发现有库存 。 并且 , 即使我拿不到货源也要给供应商交付尾款 , 很怕后面现金流不通畅 。 ”虎哥经营着一家名叫“大虎小兔杂货铺”的淘宝店 , 除了库存问题和现金流之外 , 他告诉《天下网商》 , 当前很多快递都发不了 , 上海本地还可以选择同城的闪送 , 外地的物流问题却困扰着他 。
疫情多点爆发之下 , 物流不畅成为制约许多淘宝商家正常经营的重要因素 。
淘宝原创充电宝店comostudio店主姜怡芷介绍 , 他们的客户多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深圳 , 物流快递点受到很大影响 , “最近寄10个快递 , 平均退回来5个 。 ”
“由于很多地方快递送不过去 , 订单量下降了六七成 , 物流和退货成本也随之上涨 。 ”淘宝店“静宝家的龟”主要售卖的是家养乌龟 , 店主张静介绍 , 由于龟属于变温动物 , 每到冬天就会进入冬眠阶段 , 现在是销售旺季 , 目前很多订单涌入 , 他们却只能干着急 。
是中场不是终场:“更深远”的计划江胜的朋友圈维持着一周一更的频率 。 在成为一名创业者之后 , 这位二胎爸爸需要把更多时间付诸自己的事业 , 他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对创业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