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繁盛计划”,纾困中国餐饮难题背后的美团式解法( 二 )



在外卖与堂食成为餐饮两大主场的现在 , 用户、商家、平台、外卖员已构成一个完整的餐饮生态 , 直接影响生态健康的是内部各要素的沟通与协同配合度 , 尤其是商家、平台两大生态内主角间的 。
在餐饮商家与平台的二元关系中 , 餐饮商家无疑需要更多的话语权和更畅通的沟通渠道 。 “繁盛计划”的沟通机制囊括商户恳谈会、商诉智能响应、拎包调研服务等 , 这是餐饮商家一切诉求向外传达的基石 。
今年 , 美团外卖预计举办100场与商家的面对面恳谈会 , 第一场已于3月28日在深圳召开 , 商家传达了成本高等问题 。 最终 , 通过沟通机制得来的用户诉求 , 通过其他机制得到满足与反馈 。
餐饮商家的诉求是分阶段的 , 短期来看 , 餐饮商家关心的是如何以更少的钱获取更多流量 , 如何减少用户的恶意评价 , “繁盛计划”服务机制中的优化运营规则、完善评价体系就针对于此 。 据介绍 , 美团外卖还将优化营销补贴环境 , 不把补贴作为流量分配和吸引流量的唯一方式 。
中长期来看 , 商家关心的是效率提升、品牌发展、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难题 。 “繁盛计划”的发展、共建机制就针对于此 , 其中 , 发展机制包括新商户专项扶持、中小商户特色模式、品质上化提升 , 共建机制包括规则评议会、产品体验团、外卖运营人才培养等 。
在餐饮生态内 , 商家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无效内卷 , 既有商家与商家间的竞争与平台流量争夺 , 也有商家与同属外卖生态的平台、外卖员间的利益纠纷 。 如何尽可能避免无效内卷?作为生态中枢的平台 , 天然具有着调节能力 。
中短期保盈利 , 中长期谋发展 。 沟通、服务、发展、共建 , 这是一个从浅到深 , 从短期到长期的完整措施 , 也是帮扶中小商家 , 提升其盈利能力的关键 。

与“国民餐厅”的距离近年来 , 在资本入局、消费能力提升等背景下 , 中国餐饮品牌化能力提升 , 众多企业谋求上市 , 新茶饮更是瞄准万店门槛 。 据美团新餐饮研究院院长白秀峰分析 , 2021年 , 在组织数字化、竞争资本化、加盟直营化、流量私域化共同推动下 , 餐饮连锁化率创新高 , 达到18% 。

但大行业、小企业仍然是中国餐饮的现实 , 与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国外巨头相比 , 国内餐饮企业多而分散 , 品牌化程度较低 。 《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小规模连锁品牌崛起 , 十至百家门店规模占比最高 , 达到5.9%;绝大多数连锁品牌门店数量在500家以下 。

正如王莆中所说 , “中国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民餐厅 , 还没有出现本土的麦当劳、肯德基这样有影响力的品牌” 。 在中国餐饮十万亿乃至不止十万亿的规模 , 加剧的连锁化、资本化趋势面前 , 这恰恰是无数品牌的机会所在 。
如果说此前餐饮经营遵循的是由品质管理、门店运营、生产流程、选址、产品设计、店型规划所组成的旧范式 , 那么 , 随着外卖、堂食的“双主场”时代的到来 , 餐饮经营也有了由人才和组织战略、科技战略、公共战略、资本和财务战略所构成的新范式 。
其中 , 尤其是人才和组织战略、科技战略至关重要 , 白秀峰更是将门店发展规模与组织能力不匹配看作是新餐饮发展的主要矛盾 。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 , 数字化能力强、在餐饮生态内具有强大协调能力的外卖平台 , 成为帮助其迈向新时代的不二人选 。
一方面 , 是数字化赋能 , 减少商家内耗 , 提升运营效率 , 加速创新与迭代 。
2021年11月 , 从安徽走到全国的老乡鸡接受上市辅导 , 计划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 在这家“老牌子”的奋起之路背后 , 有着外卖平台赋能数字化的影子 。 比如在开店选址上 , 参考了美团“服务区” , 综合商圈内商家类型、店铺评价、消费人群等信息 , 让选址决策更加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