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充电器为何尚未“人手一充”?

氮化镓充电器为何尚未“人手一充”?
文章图片
氮化镓充电器为何尚未“人手一充”?
文章图片
4月11日 , vivo发布折叠屏旗舰XFold , 标配双Type-C接口氮化镓充电器 , 再次引发消费市场对于氮化镓的关注 。 2020年2月 , 小米发布了65W的氮化镓充电器 , 小米商城的预约人数一度超过十万 。 如此热度下 , 主打既能充手机又能充电脑 , 且更快更小巧的氮化镓充电器 , 为何仍未迎来大范围的市场普及 , 它有潜力成为人手一个的主流充电产品吗?
人均智能终端持有量保证需求
“使用氮化镓材料 , 充电器能量密度更高 , 尺寸更小巧;双插口满足移动差旅场景下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 , 少带一个充电器;插头可折叠 , 形状更规则 , 收纳携带更从容优雅”——vivo提供的XFold产品说明 , 对于其氮化镓充电器作出如上注解 。 不难看出 , 小体积、高功率、多充 , 是氮化镓充电器的主要卖点 。
“相比硅 , 氮化镓材料具备更高的频率特性和功率密度 , 效率更高、导热更好、功耗更小 。 在提升功率密度的同时 , 基于氮化镓材料的充电器能把体积和尺寸做得更小 , 达到硅基充电器的30%~50% 。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设备开始使用氮化镓快充 , 从去年3月份开始 , 市面上能看到更高瓦数的氮化镓充电产品 , 氮化镓充电器在消费市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耿博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表示 。
在小米发布氮化镓充电器之前 , 国内已经有充电器厂商布局并发布了相关产品 , 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 2018-2019年 , 倍思团队在做市场分析和用户交流时发现 , 随着笔记本、超级本等终端设备走俏 , 用户持有的数码产品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 而这些产品各自附赠了充电器 。 由于笔记本电脑类产品的功率比手机大 , 其充电器比手机充电器更大 , 也就更不便于携带 。
“多个终端设备加上各自标配的充电器 , 无论携带还是放在家中 , 都会为用户带来不便 。 作为充电器供应商 , 我们希望能减少用户负担 , 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 ”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龙扣向《中国电子报》表示 。
倍思团队首先想到的是用一款多口充电器解决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设备的充电需求 。 但这样一款充电器势必要实现比笔记本、手机标配充电器更高的功率 , 如果基于硅基材料 , 体积会做得很大 , 即便能同时给多个设备供电 , 也违背了团队希望充电器更加便携的初衷 。
那么 , 能否通过新的材料控制充电器的体积呢?通过调研 , 氮化镓进入了倍思团队的视野 。 在对氮化镓源头、发展情况、未来趋势进行了研判分析 , 并与氮化镓原厂进行接触后 , 倍思团队决定将氮化镓技术用于产品研发 。 2019年 , 倍思推出了65W的三口氮化镓充电器 , 至今保持着一年一迭代的发布节奏 。
除了多设备趋势 , 5G手机的高耗电量 , 也有望推动氮化镓充电器的普及发展 。
“5G手机耗电量成倍增大 , 充电功率的提高对高频氮化镓元件有着强烈的需求 , 相信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会将氮化镓技术应用至标配充电器 。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龚瑞骄向《中国电子报》指出 。
从上游材料到消费心理均待突围
近年来 , 氮化镓充电器保持着小步快跑的增长态势 。 那么 , 氮化镓充电器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广泛的市场普及?
在采访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氮化镓的市场普及 , 是一个包含成本、技术、竞争格局、消费心理等维度的综合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