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将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中方正在组织实施同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中国空间站首批国际合作项目 , 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上行开展实验研究……在神舟十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宣布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并将于年内正式搭建完成之际 , 外交部本周一表达了东方神话中的“天宫”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友好和热情 。
中国空间站对外开放在即 。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指出 , 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 可以说 , “完全开放的”中国空间站为各国科学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 对于进入“天宫”空间站的国际项目 , 中方审查将遵守安全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国际通用原则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 , 则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时提到去年中国空间站两次“紧急避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 , 这警示我们 , 在未来空间站建设和国际合作中 , 尤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
与国际空间站相比 , 中国空间站有何不同?
中国“天宫”空间站是除国际空间站外 , 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轨的空间站 。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等16个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联合实施建造 , 有十几个加压舱段 。 当时 , 由于美国的反对 , 中国没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启动方 。
国际空间站原计划运营至2024年 , 拜登政府2021年年底对外承诺要将国际空间站运行再延长6年至2030年 。 但焦维新认为 , “鉴于美俄关系紧张 , 加上太空商业化在美国正成为主流趋势 , 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充满了未知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今年3月初曾发布一则“拆分国际空间站”的视频 , 当时就有专家指出 , 虽然国际空间站“分家”目前尚属俄罗斯的“单方面威胁” , 但国际空间站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 , 理论上的确可以实现俄罗斯舱段与美国舱段分离 。 文莱时政观察家贝仁龙在评论中国“神十三”返回地球时说:“中国空间站建成后 , 很可能成为近地轨道唯一的长期载人的航天器 , 进而承担起全球最重要太空综合实验室的使命 。 ”
焦维新将中国空间站描述为“后发优势”——在建造过程中汲取了国际空间站的经验教训 , 同时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 他具体解释说 , 第一 , 与总重量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相比 , 常驻60-180吨级的中国空间站虽然“小和轻” , 但功能齐全 , 空间站三舱单舱都在20吨以上 , 尤其是两个实验舱比国际空间站内美俄等国的实验舱大得多 , 可以搭载大量科学实验设施 。 第二 , 科学实验领域广泛 。 空间站应用主要涉及的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 , 都经过了系统和长期规划 。 第三 , 动力来源方面 , 为了让空间站维持在轨道上 , 国际空间站大多依靠化学燃料火箭给予推力 , 中国空间站则采用了更耐用和节能的离子推进器 。
作为中国“天宫”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 。 其中 , 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 , 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纪录 。 有外媒在评价中国此次“创纪录”的载人航天任务时称 , 这证明了航天科技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 。
中国推进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背后 , 当然与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紧密相关 。 焦维新说 , 在中国空间站 , 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大型柔性电池翼可驱动机构技术、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技术等关键技术 , 现在已都实现突破 , 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并达到了自身需求 。
- 呼吸系统综合征|中国牵头的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国际标准发布
- 新消息!美企接受调查,事关华为、中芯国际?
- 4月20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iphone14系列全面涨价
- 中国首位!厦大女教授斩获国际大 奖,8年发表论文近70篇
- 手机壳|网友某宝定制手机壳,拿到的时候懵了,卖家绝对是人才啊!
- OPPO|55英寸预算拿下65英寸电视,OPPO智能电视K9x发布:2199元入手
- 上市|拓荆科技科创板上市:中芯国际第一大客户 补贴占收入大头
- 华为|“去华为”计划失败后,华为再拿下2个5G订单,用实力证明自己?
- 魅族|魅族18P拿下iF国际设计大奖,粉丝质问:系统什么时候更新?
- 中芯国际做对了?俄传来两个新动作,国内院士的呼吁该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