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 , 齐国的形势非常复杂 。对外 , 很长时间内 , 其短期最大威胁 , 始终是燕、赵、魏、楚等国 , 而非秦国 。而魏、楚对齐的侵略几乎贯穿了这段历史 。对内 , 五国伐齐的重大创伤 , 虽复大片国土 , 但已由当年的“东帝”变成了“软柿子” 。
文章插图
别急着笑话齐王 。
看看“五国伐齐”后 , 齐国经历了些什么 , 我们再看看:如果您是齐王 , 您会怎么做?
持续被围殴前279年 , 田单破燕 , 齐国终于从“五国伐齐”的危机中缓了过来 。
与此同时 , 秦连续对楚、魏、赵等国发起了连续攻击 。
前279年 , 白起伐楚 , 前278年 , 破郢;前277年 , 秦又攻取了巫郡及江南···
前276年、前273年 , 秦连续伐魏 , 其中 , 华阳大战 , 赵、魏联军大败!
前270年前后 , 秦赵之间连续爆发战役 。
不过 , 这个时候 , 就别怪人家齐国不帮忙了 。
因为:不管是打人的 , 还是挨打的 , 大家都没忘记打齐国!
前274年 , 赵将燕周伐齐 , 攻取了昌城和高唐(齐五都之一) 。
前271年 , 蔺相如攻齐 , 攻到平邑;
前270年 , 秦攻刚邑和寿邑 。
与此同时 , 楚国攻打南阳(齐南阳 , 在汶水以北 , 泰山以南);魏国攻打平陆(也是五都之一);燕国攻占了聊城 。
可以说 , 除了韩国 , 其他五国持续围殴齐国!
齐国五都 , 丢失了两个 。
齐国 , 已经不是那个“东帝”了 , 他只是一个自身难保 , 被人围殴的“软柿子” 。
不计前嫌 , 合力抗秦齐国原本是倾向于和燕国以外的山东各国修好的 。
面对群殴 , 齐襄王集中兵力抗击燕国 , 夺回聊城 , 而对魏楚秦赵等国的侵略 , 不敢以大兵抗击 。
与此同时 , 齐襄王一直“不计前嫌” , 找机会与各国合力抗秦 。
前274年 , 齐与魏合纵 , 与秦大战 。(当然 , 被秦大破)
前266年 , 赵惠文王去世 , 秦国趁机攻赵 , 赵国像齐求救 , 齐“不计前嫌” , 出师救赵 , 秦退兵 。
同年 , 燕也来攻赵 , 齐赵合作 , 赵割三城(包括高唐)给齐 , 换取田单为将 , 破燕 。
田单“转会”一事 , 是齐、赵接好的标志性事件 。
赵国有的是良将 , 赵奢、廉颇当时都在 , 之所以要“高价”换田单 , 是通过领土互换 , 解决领土争端 。
田单的封地安平归赵 , 高唐等地归齐 , 齐、赵两国正式摆脱领土争端 , 建立互信关系 。
可以说 , 尽管被所有人揍 , 但齐仍然优先选择与魏、赵合好 , 合力抗秦 。
长平之战的伐交很快 , 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前266年 , 就在田单转会的同一年 , 秦昭王驱逐魏冉等人 , 以范睢为相 。
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的政策 , 与齐修好 。
260年 , 长平之战爆发 。
当时 , 秦、赵两强都与齐交好 。
交战过程中(一说战后) , 赵国向齐借粮 , 齐国未借 。
因此 , 齐国不借粮 , 似乎成了愚蠢之至的行为 。
其实 , 这大约“苛求”齐王了 。
长平之战前 , 秦国的外交战略是:善待赵国使者 , 做出秦赵将和解的假象 , 许诺将韩地的垣雍给魏 , 劝其不要动 , 魏不动 , 楚就不敢单独行动 。
既然魏、楚都不敢乱动 , 齐又怎么会动呢?
要知道 , 此时的齐 , 早已不是当年的“东帝” , 他只是一个长期被围殴的“软柿子” 。
长平之战中齐的表现 , 虽不高明 , 但并没有比魏楚低劣 。大家都是秦昭襄王、范睢“伐交”的手下败将而已 。
事秦谨 , 与诸侯信邯郸之战后 , 秦东出之势消停了一会 。
山东各国 , 虽然发起过两次合纵 , 企图削弱秦 , 但同时 , 也在互相攻伐 , 企图扩张实力 。
赵燕之间、燕魏之间、赵魏之间 , 彼此大打出手 。
齐国则面临着楚国的威胁 。
自郢沦陷 , 楚迁徙到陈后 , 全力“东向”成为了基本选择 。
齐、楚在淮北等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
前256年 , 楚灭鲁 , 攻齐 。
前247年 , 由于齐国的压力 , 春申君黄歇申请更换封地 , 改为在淮北设郡 。
前242年 , 五国合纵 , 或许由于合纵长是楚考烈王 , 齐国未参加 。
结果 , 合纵军攻秦无果后 , 拿齐国出气 , 攻取了齐国的饶安 , 归入赵 。
与此同时 , 魏国攻取了秦国的“飞地”陶邑 , 使秦齐不再交界 。
秦暂时威胁不了齐 , 而楚、赵都在贪齐国的便宜 。
因此 , 齐“事秦谨 , 与诸侯信” , 除与楚争夺淮北外 , 基本保持中立 。
这个阶段 , 其他诸侯虽发起过合纵 , 但总体上仍然互相征伐 , 非常短视 。
齐王并没有比其他诸侯更短视 。
山东之脊不恃敌之不攻 , 恃我有以待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
不管后人怎么看齐王建 , 秦是不可能不考虑齐国等各国互相救应的 。
因此 , 秦发起统一战争之前 , 立足于使各国无法合纵 。
前242年 , 秦连续攻下魏国的酸枣、虚、雍丘、山阳等二十二城 , 再次与齐接壤 。
不同的是 , 这一次 , 秦齐接壤的 , 已经不再是一片“飞地” , 而是连续的领地!
前238年 , 秦王政亲政的这年 , 杨端和攻取了魏国的首垣、蒲等地 。
至此 , 秦“注齐、秦之要 , 绝楚、魏之脊” , 打断了合纵的脊梁 。
从地势上说 , 韩、魏已经被秦所围 , 无法出兵救其他国家;楚、赵隔离 , 无法互相救应 。
齐确实可以去救 , 不过 , 可能也只有自己一个诸侯去救了···
从此 , “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 。
秦王扫六合 , 整个过程中 , 除了燕代(赵)无力的联合外 , 再没有什么合纵了!
离其君臣之计前237年 , 秦王政发起灭国大战前 , 再次使出杀招 , 消除合纵危险 。
李斯提出:派遣谋士带着金银财宝 , 到各国活动 。
工作很简单:花钱拉拢能拉拢的人 , 花钱干掉拉拢不了的人 。
陈驰活跃于齐 , 他收买齐相后胜及其宾客 , 因此 , 后胜集团纷纷劝齐王建朝秦 , 使齐长期“不修攻战之备” 。
陈驰在齐 , 姚贾在楚 , 顿弱活跃于三晋及燕 。
从效果上看 , 各国都不同程度地中了秦国的“道” 。
黄老之术西汉建国后 , 曹参曾专门到齐地 , 学习黄老之术 。
田氏代齐后 , 田氏为宣扬其正统性 , 宣称自己是黄帝后裔 , 推崇黄老之学 。
在稷下学宫漫长的争鸣中 , 黄老之学逐渐成长为主流思想 。
五国伐齐之战 , 齐国被打得只剩下两城 , 几乎被砸了个稀巴烂 , 生产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 急需休养生息 , 恢复生产 。而黄老之学又非常适合这种环境 。
因此 , 战国末期的齐国 , 自上而下 , 黄老之术都成了主流 。
名将田单到赵国后 , 认为赵奢频繁大举用兵 , 不利生产 , 还为此与赵奢展开过“论兵” 。
秦灭齐时 , “民莫敢格者” 。
自上而下 , 齐人皆不好战 。
齐王“事秦谨 , 与诸侯信” , 只是齐国当时风气在最高层的体现 。
君王后、齐王建 , 没有赵武灵王变革风气之雄才 , 但也未必就是愚蠢之人 。
总的来说 , 战国末期 , 齐国的形势非常复杂 。
对外 , 很长时间内 , 其短期最大威胁 , 始终是燕、赵、魏、楚等国 , 而非秦国 。而魏、楚对齐的侵略几乎贯穿了这段历史 。
对内 , 五国伐齐的重大创伤 , 虽复大片国土 , 但已由当年的“东帝”变成了“软柿子”;而恢复生产的现实需要与黄老之学结合到一起 , 使其从上至下 , 均不再好战 。
而他们的对手秦 , 伐交之能又明显胜过其他任何诸侯 , 包括齐国在内的山东六国屡被其玩弄 。
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找出破局点 , 需要雄才大略 。
齐王建、君王后 , 不是雄才大略之主 , 不可能力挽狂澜 , 但是 , 要笑其愚蠢 , 大可不必 。
【齐国为何坐视五国被灭 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在干什么】齐王只是寻常的“普通君主” , 仅此而已 。
- 明代嘉靖中期内阁首辅官员夏言 嘉靖帝为何杀夏言
- 它为何被广东人视为垃圾鱼 广东人为何不吃罗非鱼
- 为何有些女人命特别不好 人中窄深的女人好吗
- 为什么香港警察叫sir
- 猫为何会迷恋你的床 为什么猫非得跑到床上睡
- 清朝雍正的陵墓为何保存最完整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 北魏冯太后狠心杀死儿子 冯太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儿子
- 野心与机会并存的曹阿满为何没称帝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 乌拉那拉氏为何成为皇后?结局如何? 乌拉那拉氏皇后
- 为何荆轲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可以名列榜首 荆轲刺杀失败,为什么还能成为四大刺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