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鏖战“拼”多多

读书人鏖战“拼”多多
文章图片
作者|钟文下午三点 , 在北京疫情封控下居家办公的程雨 , 在小区内例行做好当天的核酸检测 , 走向快递外卖提取点 。 在一众生活物资包裹中 , 她一眼就看到了个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包裹 , 她猜测那应该就是自己在网上下单的几本书 。 几乎没多想 , 程雨拿了包裹就准备离开 , 可眼角瞥到快递标签时却发现收件人并不是自己 。 停下已迈开的脚步 , 她仔细翻了翻周围堆砌的其他快递 , 这才发现触手可及便知道是书籍的包裹 , 有不下五个 。 这一幕多少有些令人惊讶 , 在被疫情偷走的春光明媚与初夏灿阳里 , 居家的人们除了囤菜之外 , 似乎也开始悄悄地囤起书籍 。 程雨暮地想起最近刷到的朋友圈 , 很多上海居家的人们不便收取快递 , 就自发地在楼层的拐角处、电梯的入口旁、甚者是小区的广场中 , 搭建起共享图书角 , 这些曾被互联网信息碎片冲远的纸质书 , 又在人们最需要精神慰藉时漂流回来 。 而这种对书籍的渴望 , 甚至弥漫到了互联网世界的每个角落 。 互联网掀起读书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 互联网因其在降低信息不对称上的高效、便捷、低成本 , 而被视为取缔纸质书的新型内容载体 , 即便是具有高价值属性的纸质书作品 , 也随着电子书的流行减少了发行数量 。 这种趋势在移动互联网问世后一度到达巅峰 。 智能手机催生出了短视频和各类社交产品 , 它们不仅利用算法推荐牢牢地抓住用户的眼球 , 还以碎片化的视频内容逐渐取代了图文内容 , “超过1分钟的视频都看不下去 , 更不用说看书”成为了多数网民都患有的一种“阅读障碍” 。 然而这种浮躁的互联网内容消费模式 , 似乎从去年开始走向了一个拐点 。 “像我这种每天泡在短视频里的人 , 都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开始重新讨论书籍了 。 ”互联网从业者江晴告诉品玩 , 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开始涌现出一批围绕纸质书进行内容分享的创作者 , “有些是图书出版相关的从业者 , 有些是文字工作者 , 还有些是垂直领域的职场KOL” 。 据江晴介绍 , 相比其他垂直领域的创作者 , 图书短视频博主的粉丝数只能算是腰部量级 , 但其作品的收藏量往往很高 , “观看下来主要有几类内容:专业度较高的书籍测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呈现;书籍内容消化后的知识分享” 。 对她来说 , 这类视频内容主题突出 , 且实用性较高 , 看完之后会收藏起来二刷 。 读书人鏖战“拼”多多
文章图片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这种在互联网中复兴的纸质书热潮也发生在音频领域 。 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陈暮是一名建筑设计师 , 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都与图纸相伴 , 挂着耳机听些什么是他缓解压力与寻找灵感的最好方式 。 早些年在耳机里陪伴他的是各式各样的音乐 , 后来他开始听网文 , 各类武侠玄幻作品基本听了个遍 。 近年来 , 随着音频平台的兴起 , 陈暮发现书籍不同程度地成了这类内容的讨论重点 , 无论是得到主打的听书课程 , 还是喜马拉雅上线的经典有声书 , 亦或是小宇宙播客中经常出现的荐书栏目 , 都重燃了互联网用户对阅读书籍的兴趣 , “听到感兴趣的书 , 基本都会去电商平台下单买一本 , 那种纸质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 读书人鏖战“拼”多多
文章图片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于是 , 纸质书复兴热潮又席卷到了互联网电商平台 。 事实上 , 互联网电商平台已布局纸质书行业多年 , 拼多多、当当网、京东均已成为大众主要的购书渠道之一 。 相关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约为970亿元 , 其中电商销售渠道占比高达79% 。 尤其是新兴电商平台拼多多 , 其通过拼单模式与百亿补贴 , 极大地降低了大众购买纸质书的成本 , 并从消费端拉升了大众对纸质书的需求 。 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 , 在聚集了60万书籍爱好者的豆瓣小组“山倒组”中 , 甚至刷屏式出现“等待多多”的内容帖子 , 这群日常分享书籍折扣信息、交流购书经验、晒出私房书单、发表读书感受的书友们 , 今年不再蹲守京东和当当等传统电商的节日活动 , 反而不停询问“多多读书月”的开始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