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20%打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加班从什么时候开始卷起来的?( 二 )



2012年 , 拥有今日头条和抖音的字节跳动才刚刚成立 , 陈瑞投资B站还不到一年 , 微信用户数量刚过2亿 , 快手还只是一个做GIF的应用 , 拼多多还要三年才会问世 。 可是谁又能想到 , 只用了不到五年 , 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产品居然就先后颠覆和改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 互联网不再是电脑的天下 ,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中国每一年增加上千万的网民 , 整个行业又迎来了一次空前的数字产品大爆炸 , 以前几个月才更新一次产品 , 逐渐变成了一周更新三次产品 , 互联网企业有了越来越庞大繁杂的工作量 , 以及加班拼工作 , 拼加班的狼性文化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在互联网普及起来 。
刘强东说京东要成为领头狼 , 360的周鸿伟说移动互联网需要的是狼 , 马云说要么变成狼 , 要么被狼吃掉 。 这些大企业家的声音接触互联网的发展被不断传播和裂变 , 进一步引发了无数以他们为榜样的企业 , 甚至众多其他行业的企业效仿 。 2015年 , 台山韩家寰对媒体表示 , 大陆企业都充满了狼性 , 台湾企业则更像小绵羊 。 在小编老师看来 , 这个时期的加班虽然很疯狂 , 但是在2005年之前 , 加班文化还处于相对良性的状态 。 这一波互联网的加班潮根本源于在于工作量的爆炸 , 短视频、手机支付、线上打车、团购这样的业务都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状态 。 这个时候 , 互联网人的加班更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

从2017年开始 , 知乎、豆瓣等平台上就经常能看到各种抱怨加班的内容 , 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自己和团队是为了加班而加班 , 即便没有那么多工作 , 也要在公司加班 , 时刻都能感觉到焦虑氛围在公司内部蔓延 , 领导们总觉得团队还不够快、工作还不够多 , 而如果有谁想要佛系 , 不随大流打鸡血内卷甚至会被当成异类 , 是在混日子 。
加班为什么卷起来了?我又一次顺着时间线往回找答案 。 在增速和互联网企业身上 , 2016年 , 中国网民总数超过了7.3亿 , 但是一年后 , 这一数字仅仅提升了两千万 , 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增长期结束了 。 2018年 , 包括腾讯、网易在内 , 很多互联网大厂传统核心业务业绩增速都开始放缓 , 对想维系辉煌的大厂来说 , 眼前的路只有一条 , 寻找新方向 , 从单个网民身上赚到更多的钱 。 2018年 , 抖音、快手火了 , 开始扎堆做短视频 。 2019年 , 直播带货火了 , 抖音、快手、腾讯全跑去做直播带货 , 打开什么平台都是家人们最低价赶紧下单 。 2020年 , 社区团购火了 , 一夜之间 , 阿里、美团、拼多多都开始卖菜 。 到了今年 , 宇宙是什么 , 很多人还说不清楚 , 可根本不影响资金总团砸钱 。

到了这个阶段 , 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做的已经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产品 , 而是怎么把流量变现的打法快速复制到更多的领域里 , 企业的逻辑也从怎么开创怎么做得更好 , 变成比谁能更快 。 各行业都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快节奏 , 用速度和数据去衡量一切 。 尤其是拼多多和瑞星这些公司 , 一次次刷新最快上市纪录后 , 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举重人 。 快一点 , 必须再快一点 , 不然就要掉队了 。
这两年 , 中国35岁程序员被企业优化的新闻屡见不鲜 , 有些人上午还在改bug , 下午就被通知回家 。 按理说老员工经验工作应该更吃香 , 但在很多大厂眼里 , 普通员工只是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螺丝钉 , 要的就是一个性价比 。 信息技术越成熟 , 信息环境越发达 , 这种将人物画的现象就会越常见 。 以前还需要人作为主导去引导产品迭代 , 但是当数据足够多时 , 人就越来越不重要 。 在被异化的劳动关系里 , 打工人根本没有话语权 , 公司随时能找到要价更低的替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