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投科技,右手贴发票,中国VC在数字化荒地上

左手投科技,右手贴发票,中国VC在数字化荒地上
文章图片
左手投科技,右手贴发票,中国VC在数字化荒地上
文章图片
左手投科技,右手贴发票,中国VC在数字化荒地上】2022年 , 中国的VC们依旧在数字化的荒地上刀耕火种 , 茹毛饮血 。
作者丨海腰编辑丨信陵头图丨摄图网一位某美元VC的合伙人曾说 , VC是在看变化 , 只有在变化中才有颠覆性创新的机会 。 怎么看到变化?拿眼睛看 。 10年前投移动互联网的天天刷应用商店下载榜 , 去年投消费的天天刷淘系销量榜 。 用户调研就是打电话问产品好不好 , 会不会复购 , 趋势判断就是埋头做行研 , 跟行业专家聊 , 盯住“高P”的方式是定期吃饭 , 做生态的方式是参加行业聚会 。 时至2022年 , 大多数投资人在决定是否投资时 , 更多依赖的还是人力查到的数据 , 熟人的背书 , 以及说不清道不明 , 但人人都自称有方法论的“看人” , 或自己认为一向很准的直觉 。 在大洋的另一边 , 数字化革命正如火如荼 , 主流VC普遍搭建了自己的数字化系统 , 覆盖募投管退的全过程 。 Garter的报告预测 , 到2025年 , 超过75%的VC和早期基金投资者将借助AI和数据分析 , 获得决定是否投资的关键信息 。 AI和数据科学在投资这门生意中 , 将比直觉(GutFeel)和无法量化的内心声音(Impossibletoquantifyinnervoice)更重要 。 详见 。 在张口闭口“上云” , “数字化” , “效率” , 言必称“数据驱动” , “SaaS” , “变革”的今天 , 中国的VC们依旧在用自己有限的体力和认知 , 去对抗世界无尽的未知 , 依旧在数字化的荒地上刀耕火种 , 茹毛饮血 。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别?目标曾在某美元VC负责数字化系统开发的Brown介绍 , 目前一线VC基本都有自己独立开发的数字化系统 , 腰部及以上的VC , 或独立开发 , 或使用第三方系统 , 或在第三方系统上做深度定制 , 也都在尝试数字化 。 但数字化的目标是什么?很遗憾 , 很多VC没有目标 , 要么是迫于LP压力 , 要么是迫于同行压力 。 一些美元VC之所以尝试数字化 , 直接的原因是美元LP的压力 。 早在10年前 , 美国的VC们即开始系统性的尝试数字化转型 , 以数字化著称的SignalFire早在2013年1月即已成立 , 创始人ChrisFarmer在前东家Bessemer的数字化尝试早于2009年 。 早已尝到甜头的美元LP自然开始疑问 , 自己投的中国GP们为什么没有此类尝试?知道了美元LP的喜好 , 美元VC们在募资时 , 数字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故事 。 左手投科技,右手贴发票,中国VC在数字化荒地上
文章图片
接下来入场的 , 更多的是迫于同行压力 , 自己虽然没想明白 , 但既然同行做了 , 那我也要试试 。 Brown在离开之前供职的机构后 , 电话被猎头打爆 , 但当他询问未来潜在的雇主 , 对数字化是怎么思考的 , 有哪些具体目标时 , 得到的答案通常是 , 目前没有具体的目标 , 但看到竞争对手都在做 , 所以也想尝试一下 , 具体的目标还要等您入职后一起商量 。 也有不少VC有明确的目标 , 目标大概分两类 。 一类是希望借助数字化提高效率 , 如提高项目覆盖率 。 但数字化只是对现有工作流程的补充 , 比如一个投资经理 , 在看完了合伙人推过来的项目 , 朋友背书的项目 , FA推荐的项目 , 行研找到的项目之后 , 看了几个系统推荐的项目 。 另一类是把工作流程数字化 , 或者叫将线下行为做数字化记录 , 方便日后考核和复盘 。 据36氪报道 , 一家一线双币基金跟踪所有投资人的判断 , 从项目录入 , 上会到日后的发展都会被记录 , 以此作为判断其能力的依据 。 工作流程数字化的另一个不会明说 ,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目标是 , 将调研 , 用户访谈 , 投资笔记 , 行业观察 , 创始人的联系方式等认知和资源沉淀在自己的系统上 , 避免单个投资人离职后 , 认知 , 经验和资源随之而去 。 这样的目标导向下 , 这些VC的数字化只是辅助了现有工作流程 , 体现了工作流程 , 是工作流程的线上记录 。 数字化没有改变工作流程 , 更没有定义工作流程 。 投入数字化通常意味着高额的投入 。 根据公开资料 , InreachVenture为自己的数字化系统花费了500万英镑和2年时间 , 每年还要继续投入100万英镑;SignalFire的数字化系统每年花费1000万美元;CorrelationVentures的那套号称科技行业最复杂的数字化系统 , 开发时间超过4年;Coatue每年在数据科学上的投入超过3000万美元 。 翻看外国数字化做出名堂的VC官网 , 招聘页面上占据多数的是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 。 Brown介绍 , 没有自己系统的VC , 就是每年花几万块买几个第三方平台的账号 , 哪怕有自己系统的一线美元VC , 每年的投入应该也不会超过百万人民币 , 团队人数通常在3人左右 , 自己所在的机构只有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