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上世居着黎汉回苗四个民族 , 他们之间长期的文化交融和渗透 , 在民歌的歌词、句式、曲调等方面有特殊的表现 , 而这些带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给日益活跃的原创音乐带来无穷生机 , 这不能不归功于海南民歌的丰富多样 。著名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灵魂之作《我编斗笠送红军》是以黎族民歌《五指山五条河》为基本素材 , 通过变位变奏等作曲技巧而谱成的 , 同样 , 雄壮有力的《红色娘子军连歌》也得益于五指山区的民歌的启迪 , 陈光洲的《解放军来到亻赤黎寨》、谢青《美不过黎家三月三》 , 还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唱响中华大地的《请到天涯海角来》等 , 无不来自海南民歌素材提供的音乐灵感 。
海南民歌主要以南部的崖州民歌、中部五指山区的黎族民歌、西部的儋州调声、临高的呖俚调为主 , 由于崖州地区方言有汉族的客语即海南话、军话、迈话、儋州话、家话、黎话、回族的回辉话以及苗族话 , 四族八语的歌谣 , 几乎综合了中原文化、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品味和特点 , 它内容丰富 , 形式活泼 , 风格独特 ,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语系特色 。崖州民歌主要流行在今三亚和乐东一带 , 据《三亚市资料本》介绍 , 它的成因可追溯到南北朝流行在长江下游的《子夜歌》、《吴歌》、唐代宣扬佛教教义的《宝卷歌》、宋代江南的《竹枝词》以及明代后流行在南方的粤歌、潮汕民歌、客家山歌等 。
崖州民歌大约产生于明代 , 成熟于清代 , 它包括客歌(海南话歌)、军话歌谣、迈话歌谣、儋州话歌、家咸水歌、黎族歌谣、回族歌谣以及苗族歌谣 。海南岛典型的歌谣曲调几乎都涵盖在崖州民歌里头 。其中 , 值得一提的是 , 崖州地区的黎族歌谣题材广泛 , 内容丰富 , 风格独特 , 曲调优美 , 它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黎歌 , 即以黎族语言套唱黎族传统曲调 , 称“黎歌正调”;另一种是汉词黎调 , 又称客话黎歌 , 即以海南话套唱黎调 , 这种黎歌深受客歌的影响 , 是黎汉文化交融的产物 。正如黎族文化研究专家、作家张跃虎所指出:“黎族有自己的语言 , 但无文字 , 因此 , 其文化典籍得不到有效的保存 , 也不便传播 。有现成文字可记的汉语歌谣(主要是崖州民歌)则已风靡五指山区 , 并被一些同志当成黎歌去发表 。”《黎族简史》也称:“黎族民歌 , 按其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影响的民歌 。”清末 , 冯子材入琼抚黎 , 鼓励黎族人民学汉语 , 从此 , 海南方言便作为黎歌的词语基础 , 谱写黎歌 , 黎歌的创作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富有汉语言韵律的崭新阶段 , 开始出现了能跟汉语歌词或诗相媲美的景象 。比如 , 流行于加茂地区的黎族民歌《哥种丛花在溪旁》:“哥种丛花在溪旁 , 风吹榕叶响叮当 。月上东边光照侬 , 月落西边侬挂郎 。”这时候的黎族民歌 , 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
【海南民歌】海南民歌歌词朴素 , 比兴生动 , 音乐感强 , 音乐节奏安排灵活 。以客家歌为例 , 它的句式结构常见的是重叠、铺陈、对比、反复和问答 , 主要采用赋、比、兴的传统修辞手法 , 抒情、浪漫、忧郁集于一身 。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规律 , 几乎能够开口就唱 。海南崖州地区和五指山区至今仍保持着民歌对唱的淳朴民风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 著名音乐家吴祖强为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时 , 曾到五指山区采风 , 好唱山歌的乡民随口便出的山歌 , 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音乐家 , 黎族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为他的创作打开激情之门 , 于是 , 就有了红色经典感人的韵律 , 就有了“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永恒吟唱 , 而儋州欢快的《调声》旋律也出现在这部红色经典中 , 并随着《红色娘子军》获得的声誉而声名远播 。
音乐可以说是诗歌的伴侣 , 有好的诗歌就有好的音乐 。海南民歌的歌词就是一篇篇颂扬生活、爱情和劳动的美好诗歌 , 她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奉献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芬芳 。
- 黎族鼻箫
- 海南琼剧艺术
- 海南饮食习俗:饭前先喝汤
- 保安族音乐
- 蒙古族民歌的分类有什么
- 海南省有几个市
- 水土保持补偿费|海南打造助企服务品牌
- 本文转自:国际旅游岛商报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郭尚)“要提供最新鲜的海南荔...|海口火山荔枝直采助农 “新模式”带动销量直增
- 喆|海南日报数字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4690亿元
- 本文转自:北青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1日消息(记者 姚皓 通讯员 吴盛...|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首次开启国产化应用 水下采油树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