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婚后不育的祈子有几种方式,一是到保佑生育之神面前求子(例如子孙娘娘、送子观音等) 。第二种是吃某一种东西,认为可以很快有孕 。第三种是偷瓜、偷灯或拴娃娃 。第一种到神前求子的方式起自远古,古人祷于高谋、祷于尼山,后代因为各地区信仰不同,各有各的神,例如华北各省信奉碧霞元君,华中各省多信奉送子观音,华南各省信奉临水夫人或金花娘娘,甚至还有人叩求全知全能的妈祖 。
第二类求子方法就是吃某种食物 。比如嫁女儿的嫁妆里一定有一个朱漆子孙桶,桶里要放上五个蒸熟染红的喜蛋和许多染红的喜果 。嫁妆送到男家后,男家亲友如有久生不育的女人就会向主人讨要子孙桶里的喜蛋来吃,据说很快就会有喜 。还有男、女孩诞生,人们习惯在出生后第三天洗儿,亲友都来添盆,洗儿盆里放的红蛋,不孕的女人也可讨来吃,据说很快就会受孕 。
【盘点中国各地的祈子风俗】除了吃喜蛋,有些地方有吃瓜子的习惯 。我国和生育有关的成语有“瓜熟蒂落”、“种瓜得瓜”、“好瓜子少、癩瓜子多”等 。
吃瓜求子在什么时候举行?吃的哪一种瓜子?‘各地方也不同 。比如清明那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日,芜湖人认为百年难逢,称之为“真清明” 。故老相传,乏子嗣的人,买一南瓜,在“真清明”日把整个瓜入锅煮烂,午时把它放在桌上,夫妇并肩坐,同时举箸,尽量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久必然得子 。江南各地差不多都有吃瓜子的习俗 。
还有许多特殊的习惯,例如安徽歙县、江西吉安每年中普渡时请僧人诵经放焰口,最后施食时将所陈列的济孤食品(包子、水果等)向法台抛掷,人们争相拾取,妇人抢到包子一个,据说来年即可得子 。
第三类求子法是偷瓜、送瓜、偷灯,还有偷送子观音绣鞋的,再有就是拴娃娃 。偷瓜、送瓜也是因“瓜瓞绵绵”而起的习俗,不必再谈 。又因“灯”、“丁”同音,为祈求“添丁进口”才去偷灯;有的地方是由亲友送灯给乏嗣的夫妇,不过据迷信的说法“偷灯”比亲友送灯有效 。
《中华全国风俗志》载:
“贵州中秋节有一种特别之风俗,为各省所无者,即偷瓜送子是也,偷瓜于晚上行之,偷之时故意使被偷之人知道,以惹其怒骂,而且骂得愈厉害愈妙 。将瓜偷来之后,穿上衣服绘上眉目,装成小儿形状,用竹舆抬送,有锣鼓随之,送至无子人家,受瓜之人须请送瓜之人食一顿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而食之,以谓自此可怀孕也 。”
又湖南衡阳亦有送瓜事:
“中秋晚衡城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厚实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科瓜一个,勿令园主知之,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爆送至其家,年长者置瓜于床,以被覆之,口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受瓜者设盛筵款之,若喜事然 。妇女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 。”
《清稗类钞》:“广州元夕妇女偷摘人家蔬菜,谓可宜男,又妇女艰嗣续者往往于夜中窃人家莴苣食之,云能生子,盖粤人呼莴苣菜也 。”
《淮安风俗志》云:
“旧历元宵节后,二月二日以前,此十数日间有所谓送子焉,此事亦系出于亲友之所为,盖凡年老无子及成婚多年无所育者,亲友知其盼子心切,咸乐送之,然所送者非人,乃一纸糊之小红灯耳;间有用砖代者,此砖须取自东门外之麒麟桥堍,否则无效,盖取麒麟送子意也 。其手续由送者先择一吉日,备柬通知受者之家,临时约集十余人,锣鼓喧腾,乐声大作,持灯或砖送往,受者则远迓于门外,以所送之灯或砖悬于望子者之床中,并以酒筵款待送者,聊答盛意 。如得子,尤须谢以重酬,在送者亦受之无愧,一若非吾一送,则此子亦不能得也,亦可哂矣 。”
兴化之新年有这样的风俗:
“有孩儿灯,此灯用泥制成,俗说此灯系送子观音迎来,送至不生育人家,即能生子 。故望子情殷之人,遇人去孩儿灯,必备酒食相待!感谢莫名,且将此灯供与堂前,设此泥偶的足或有损伤,则以为将来生子必遭残疾 。迷信如此,岂不可笑!”
由此记载说明“送灯”是由亲友替无子的夫妇送来的,送灯的日子大半是在元宵节,还要乐队同行 。
“拴娃娃”本是北方的习俗,最早的记录见于纪文达公的《阅微草堂笔记》:
“余二三岁时,尝见四五小儿彩衣金钏,随余嬉戏,皆呼余为弟,意甚相爱,稍长时乃不见后以告先媱安公,公沈思久之,爽然曰:‘汝前母恨无子,每令尼媪以彩丝系神庙泥孩归,置于卧内,各命以乳名,日饲果饵,与哺子无异 。殁后,吾命人瘗楼后空院中,必是物也 。’恐后来为妖,拟掘出之,然岁久已迷其处矣 。”
这段记载颇有价值,因为把“拴娃娃”的习俗写得十分清楚,拴来的泥娃娃照样要天天喂它吃东西,无怪北方民间传说有个人家,主妇锁上门出去看亲戚,中午被留下吃午饭没回来,邻居突然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哭声,可是谁都知道她夫妇没有儿女,后来才知道是拴来的娃娃饿哭了 。原来她清早忘了喂它哩!
安歙也有拴娃娃的习俗,据《寿春岁时纪》云:
“三月十五日烧四顶山香,山上有庙宇数十间,塑女神曰碧霞元君,俗呼为泰山奶奶,奶奶殿侧有一殿,亦塑一女神,俗称送子娘娘 。庙祝多买泥孩置佛座上,供人抱取,使香火道貌岸然人守之,凡见抱取泥孩者必向其索钱,谓之喜钱 。抱泥孩者,谓之偷子 。若偷子之人果以神助者得子,则须买泥孩为这披红挂彩,鼓乐送之原处,谓之还子 。”
吉林也有和“拴娃娃”相似的习俗,据前人记载:
“吉地白山(一名北山)四月二十八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熊可操左券 。”
其实祈子也不只限于婚礼时和婚后,就在岁时佳节也有一些和祈子有关的习俗 。比如新年亲友见面互说吉祥话,普通的是“恭喜发财”,但也说“添丁进口,大发财源”的 。除夕,上元更是祈愿的好日子,为了盼望来年添丁,湖南人除夕那天乘人不注意时,在摇篮里放许多竹筷子,认为明年家中必定多生儿子 。
正月十五日上元夜各省都有舞龙灯节目,长沙新年纪俗诗有一首是:“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 。”(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麒麟送子)
我国传统思想认为断子绝孙香烟不继是最大的不幸,所以最重视子嗣问题,许多迷信和忌讳都由此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