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乞巧节、鬼节
立秋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津俗讲究在立秋之时吃香瓜,名为“咬秋” 。据说可免腹泻,并寓盛夏炎热难禁,忽逢立秋,将其咬住之意 。至今立秋之日吃瓜咬秋之俗仍存,多以西瓜为主 。
七月初七为乞巧节,是姑娘们向天上织女星乞求巧智的风俗节日,因此亦叫“少女节”或“女节”等 。
“七夕乞巧祈双星” 。旧时,每逢七月七,城乡姑娘们都要进行乞巧活动 。这天晚间,乞巧者将一碗水放于月下,投针于碗中,视水中针影粗细以卜女之巧拙 。针影细呈云龙形者为“巧妇”;针影呈粗槌状或弯曲不成形为“拙妇” 。巧妇则意谓天上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能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 。此外,家中的女孩子们还以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为戏、为赛,斗巧竞胜 。此俗现已绝迹 。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又叫“盂兰节” 。
鬼节是民间追荐祖先的佛教仪式 。这一天,家家祭祖供扁食,晚间烧纸箔 。也有的人家午后到祖坟地烧纸,傍晚始归,谓之下洼烧纸 。更有善男信女请僧、道建醮设坛,超度野鬼孤魂,称为“盂兰盛会” 。是日,旧俗有放荷灯之说 。荷灯,纸质荷形,底部蘸腊以防水,以蒲纸和油为蕊,成圆锥形,点燃后放在河面上,任其随波逐流 。据说,一切亡灵可以随荷灯超度,脱离苦海,登上极乐世界的彼岸 。荷灯由善男信女、亡人的后代施舍捐助,由寺院主持其事 。一般人家还多以西瓜削制,上端刻有花纹,内燃蜡烛,置于河中,随波上下,漂向远方 。无论哪一盏灯燃尽或被波浪打翻,都寓意有一个亡灵得到超度,去了极乐世界,从而使生者得到慰藉 。有的人家是随长辈到寺院做佛事 。佛事由方丈主持 。方丈穿黄色绸袍,披着一等的红袈裟,立在跪垫的前一排,善男信女则立在跪垫的后面几排 。晚间放瑜伽焰口,搭法台 。法台是由两张八仙桌叠在一起 。前面用红缎绣金的桌帷围住 。再在两张桌上放焰口 。放焰口时,法师边唱边耍手势,称之为“挽手印” 。一边诵经再用手摇铃,诵到最后,似乎云游的鬼魂被经声佛号聚拢,再猛敲惊堂木,法师扬手将小如核桃的加糖馒头撒下来,让鬼魂带着人间的甜意回到阴曹地府 。据说,小孩儿吃蒸熟的鬼馒头可以祛痛除邪 。扔完馒头,施主到大雄宝殿外焚烧冥器,如纸马、纸元宝等,金色、银色元宝是装在封筒里的,封筒上写着名字 。烧完冥器后,施主顺着院落的砖路插上半截涂香的线香,为云游无归的亡灵超生引路,为孤魂野鬼照亮,快快脱离苦海 。旧时,天后宫道士也有为信徒在海河边放荷灯之举 。20世纪50年代初期,鬼节旧俗逐渐消失 。至80年代,这种节日风虽有回潮,亦已仅存烧纸箔以追荐亡灵的形式了 。
灶王诞
【秋季 天津岁时节日民俗】八月三日,相传为灶王爷诞辰日 。届时,津地厨行同仁均出资聚会,祭祖拜神,谓之“灶君会” 。
旧时,厨行依天津旧城东、南、西、北4门划分为4口,城东为东口,城南为南口,以此类推 。是日,各口同仁均择地作会,焚香上供,顶礼膜拜,祭祀灶神(因他们视其为行业保护神),求祖师保佑生意兴隆,万事顺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逐渐失去传承 。
八月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旧时这一天,城乡都有祭月、拜月、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 。
拜月 每年至此日,待月亮升高,各家各户便在庭院摆上供桌,供品为月饼、瓜果及手持捣药杵的玉兔像或月亮神码儿等 。祭月均是妇女叩拜(因月属阴,旧时津谚有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还有的妇女要将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特为稍晚时出门,去迎请(买)兔儿爷,拜请兔儿爷神像 。兔儿爷像亦十分漂亮,前面有两面大红门旗,中间站立兔儿爷,脸面飞金,身著花袍 。
赏月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 。赏月,也是旧天津极讲究的习俗 。一般是各家团聚,围坐中庭,边赏月边吃月饼、水果 。月饼多是妇女在家自制,亦有到糕点铺去买的,邻里亲朋之间多以送月饼互相祝贺节日 。妇女晚间还可着盛装出游,名之“走月亮” 。
爬月 是用纸棉等物捻成灯捻儿芯,浸油后,下放托物,立系在蟹背上 。燃着后,将蟹放入室内或放在院子当中或屋门处,令蟹自由爬行,用来占卜今后的财运 。如果向里爬,就是有财,如果向外爬,则视为无财 。当然,人们是不能让蟹往门外爬的,只要蟹稍有往外爬的意向,立刻就会把它赶回来,直到往屋里爬为止 。这种“爬月”习俗,是为赏月助兴,成为一种自娱活动 。
现在,八月节的祭月、拜月和爬月等习俗已经基本绝迹,而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则延续至今 。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故名 。旧时,民间有重阳登高、赏菊、攒斗等习俗,也有父母接女儿回娘家小聚的习俗,故而,民间也称此节为“女儿节” 。
登高 这一天,人们邀集亲朋好友,携酒具肴,登到高处远眺,甚或引吭高啸 。同时吃蜂糕、切糕等带“糕”字的应节小吃,(因“糕”与“高”谐音)取其步步登高之意 。天津属沿海平原地区,城厢四周无山可登 。早先,人们多以三岔河口畔的玉皇阁或水月庵、望海寺、望海楼、鼓楼为登高处 。
攒斗 九九重阳的“攒斗”活动十分隆重 。民间除在玉皇阁举办攒斗会外,城南水月庵的攒斗会亦极为兴盛 。攒斗,就是在大庙的天王殿前或小庙正殿前,把信士弟子施舍的香摞成塔形香山,谓之“斗” 。这是为庆祝斗姆生日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各庙一般从九月初一收受供香,每家一封(五股为一封),多则不限 。香封上书写“信士弟子某某敬香几封”,下写住址 。香按敬送先后,依次向上摞成塔形,高可逾丈 。初八晚间将香斗从上部点燃,迎接斗姆降临,道士诵经,顶礼环拜,名之曰“拜斗” 。
赏菊、饮酒、佩茱萸 重阳时节,菊花盛开,故津门久有重阳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早年亦有佩茱萸以避灾的旧俗 。随着年代的推移,很多习俗都已消除或简化 。
1989年6月,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将重阳节定为“天津市老人节” 。各单位普遍召开老年人座谈会,慰问老人,为老人做好事,组织登高望远及适合老年人的庆祝活动 。
财神诞
九月十七,据说是财神爷的诞辰日 。是日,商号和商贾之家皆以香烛果品供奉,悬彩张灯,大放鞭炮,俨如大年三十,故20世纪50年代前津门曾有“九月十七小除夕”的俗谚 。如今,逢此日,信奉者多到供有财神的寺庙中拜祭,商号、店铺中若供有财神则要焚香上供,店员依次叩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