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为南太平洋的岛国,地处热带地区,基本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斐济由300多个岛屿组成,其陆地总面积有18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百万,其中斐济人和印度人占多数,当地人多信基督教或印度教 。斐济岛上草木茂盛,水果多多,伸手可摘 。然而岛上虽有良田,却不种稻麦 。印度族人种甘蔗,斐济族人种芋头 。芋头又大又粉,乃是斐济人的主食 。
要了解斐济人祖先的生活及其火文化风情,太平洋文化中心是斐济人部落生活的缩影 。这里,犹如我国昆明的民族文化村、台湾的九族文化村一样 。太平洋文化中心的门口,高高的椰子树犹如一队窈窕的时装模特,列队欢迎远方的客人 。椰树下边是风情万种的一湖清水,水面上躺着粉红和天蓝的睡莲 。在太平洋文化中心的村口,摆放着两米多长,直径一米多宽,中间镂空的木鼓 。当客人进村时,斐济人会擂响木鼓表示欢迎 。擂鼓者均为男青年,他们光着上身,露着古铜色皮肤,系着草裙,赤着双脚,头上扎着柳枝 。
1、敬“羊姑奶”
斐济人喝的茶,不是中国的绿茶,也不是欧洲人的咖啡,而是斐济特有的“羊姑奶” 。
“羊姑奶”是以某种植物的根茎研粉泡制而成 。制作时,先端一盆凉水,把“羊姑奶”粉末包在布袋里,把布袋放在水盆中挤捏,汁液就从布袋中渗出 。挤捏多时,等盆水到了豆浆或牛奶一样的浓度,汁度一般呈淡黄色时即可饮用 。主人舀起一碗又一碗一一敬献给客人 。这就像我国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土族的进门酒一样,是斐济人特有的待客方式之一,有客必敬 。
2、斐济的“走火”表演
【斐济的火文化风情】喝了羊姑奶,再就是到小岛对面去看“走火”表演 。登上斐济人的渡船(实则下面是竹筏,上面是草屋的草船),草船先绕岛一周来到一个小岛对面去看“走火”表演 。客人坐在草船上还可以观看岸边的草篷内表演着斐济土著人的原始生活,有的人在钻木取火,有的人在织树皮为席,织者均为妇女 。她们皮肤黑黑的,个子高高的,身材胖胖的,弯弯曲曲的头发足有二三寸长 。从她们耳边夹着一朵鲜花(红花),可以区分已婚和未婚的差别 。花夹在左边的为已婚,花夹在右边的为未婚 。
“走火”表演看台设在班卡人住的小岛上,客人隔水观看岛上的走火表演 。
“走火”为班卡人的习俗,也是他们祭神活动的一部分 。在草地上烧着一堆柴火,柴火上面放着许多块大石头,把大石头放在炭火中久烧,确实滚烫滚烫的了 。与此同时有十几位班卡人在草地上念着经文,围着火堆又唱又跳,然后光着脚板一个个在火石上走过,看上去个个不慌不忙,如履平地的神态,真令人叫绝 。人们不禁要问:韩国铁板烧的牛肉,不过翻两番也就熟了,斐济人的两只脚为什么会在这滚烫的石头上轻松走动,不知是气功,还是魔法?
3、野餐
在打着灯光的草地上放着一张台子,台子上放着切成片的烤猪肉、烤牛肉、煨玉米、煨芋头,都是热的 。宾主席地而坐,吃自助野餐 。草地上放着几只盛满“羊姑奶”的大面盆,宾主一边用盘子到台子上取牛肉、芋头,一边用碗舀盆里的“羊姑奶”,边吃边饮边唱 。歌声虽然粗犷,却极其浪漫 。斐济人的野炊很特别,没有烤炉,没有灶头,而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烧了一大堆柴禾 。待柴禾变成一大堆红炭之后,再在炭火上放肉、禽类、芋头、玉米,然后在食物上面盖上厚厚一层新鲜的芭蕉叶,当炭火煨熟食物时,诱人的芭蕉的清香也随之渗入,会别有一番滋味 。
此时此刻,假如我们真的也置身于浓浓的火文化风情的夜色之中,谁能不为斐济人的真情和浪漫所打动,因为她真的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南国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