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丧葬风俗

回族的丧葬深受伊斯兰教影响 。根据伊斯兰教教法,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真主降示的,人也不例外 。人降生后要按照真主颁示的经典处世做人,努力行善做好事 。当人到老来,死期临近,唯祈求真主使其善终,再回到真主那里去,即“归真” 。伊斯兰教教义认为死亡是生命的规律,并不令人畏惧 。这是回族穆斯林对死亡的看法 。
回族人在临终前,一般要念“清真言”,阿訇则为其诵读《古兰经》向真主祈祷,代临终者求真主恕其罪过 。归真后亲属要当即抹死者双眼,托下巴合其嘴,理顺其手脚,并将其头扶向右侧,然后将遗体身上的衣服脱去,用白布单遮其全身,然后作大净 。男亡人由男人洗,女亡人由女人洗 。然后为亡人穿“开凡”(尸衣) 。“开凡”用白棉布制成,男亡人穿三件 。女亡人同样是三件外,还须有一块裹胸布,长三尺许,宽二寸许 。男亡人头戴平顶小圆帽,女亡人戴盖头 。
洗尸后,阿訇给死亡人站“者那则”(即举行殡礼) 。站“者那则”可在清真寺内、也可在洁净的场地进行 。亡人亲属、朋友均为亡人行站礼,以祈求真主宽宥 。此时,阿訇念“色纳”、赞圣,并为亡人和族众作“都哇”(祈祷),阿訇在念经时轮番传递“赎罪金” 。站完“都那则”之后便将“赎罪金”散发给参加殡礼的人们 。然后将“埋体”移入清真寺公有的“塔布”(专为运“埋体”而制作的长方形木匣子,回民称为“经匣”)内,由四人或八人轮番抬至茔地 。妇女和非穆斯林不能送亡人到坟地 。
坟坑叫“麻札”,南北向,深五六尺至八九尺 。直坑挖好后再挖侧洞,侧洞有两种:一种是从坑底向西挖一长洞,俗称“偏堂”;一种是从坑底往北挖一洞穴,俗称“撺堂” 。“偏堂”和“撺堂”高二尺许,堂口呈弓背形,宽约三尺,长约六尺,遗体放置其中 。坟内不放任何物体,不用棺材,不许陪葬 。入葬时,阿訇跪在坟坑上方诵经,“孝子”在坟坑下方跪着听经,送葬者也环跪坟的周围聆听 。坟坑填满,呈驼峰形,也有堆成长方形的 。至此,葬礼结束 。
回族主张速埋俭葬,葬不择时,滞留不得超过三日 。
回族十分重视对亡人的纪念 。亡人归葬后,早晚要在亡人的居室内诵经礼拜,为亡人向真主祈祷 。亡后的头七、三七、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要请阿訇到家中为亡人过“乜贴”,主麻日、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上坟悼念亡人 。
【回族的丧葬风俗】由于回族大部分散于全国各地,丧葬习俗也不尽相同 。例如,大多数地区丧葬时家属、近亲要戴孝帽、穿孝衫,也有些地区视戴孝为异端,斥之为逆经叛教;北京牛街的回族有报孝地习惯,亡人卒后,身穿孝服的儿孙挨门逐户向远亲近戚报丧,出殡时,有的地方亲属有嚎啕痛器的习惯,多数地区认为沿途不可喧哗,只能默诵祷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