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绵竹剑南春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清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 。四川的绵竹市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 。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况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 。北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 。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河,悠远而辉煌 。跟它那“天地涵容百川入”的伟大气象相比,中国的酒文化只是细流涓涓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酒文化却不曾枯竭过 。因为有像绵竹“剑南春”这样的分子,组成它那令人惊羡的系列,在永恒的时间和空间发展,生存......
【绵竹 剑南春之都】西蜀文化古城绵竹,素有酒乡之称,这里是中国名酒剑南春的故乡,也是川酒发源地之一 。
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 。是唐代时人们以“春”名酒,绵竹又位于剑山之南,故名“剑南春” 。这里酿酒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至625年),有剑南道烧春之名,据唐人所著书中记载:“酒则有……荥阳之土窖春……剑南之烧春 。”“剑南之烧春”就是绵竹产的名酒 。
绵竹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酒文化特别丰富 。从绵竹的史料和收藏的文物可以出,延续二千四百年的剑南春酒史,不仅是四川酒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珍的文化遗产,值得令人挖掘、研究 。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 。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条成U形的名酒带,勤劳智慧的巴蜀先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 。坐落在这条名酒带的绵竹,酿酒历史已有四千余年,广汉三星堆蜀文化遗址出土的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垒,提梁壶等精美酒器以及东汉时期的酿画像砖,三国《晋书》所载史料,都可使人追寻到隐隐的历史灰线,感触到剑南酒发展的时代脉动 。
坐落在著名的U型酿酒带,酿酒历史已有四千余年,广汉三星堆蜀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罍,提梁壶等精美酒器,东汉时期的酿酒画像砖等文物考证,《华阳国志·蜀志》、《晋书》等史书记载都可证实:绵竹产酒不晚于战国时期 。
在唐朝,百业兴旺,绵竹成熟酿酒技艺下诞生的“剑南烧春”倾动朝野 。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对天下名酒记载道:“酒则有……乌程之若下,剑南之烧春……”,剑南烧春更作为宫廷御酒而被载于《后唐书·德宗本记》 。这是唯一载入正史的四川名酒,也是中国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是绵竹酒文化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剑南春一直以“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为传承宗旨 。
时至宋代,绵竹酿酒技艺在传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酿制出“鹅黄”、“蜜酒”,其中“蜜酒”被作为独特的酿酒法收于李保的《续北山酒经》,被宋伯仁《酒小史》列为名酒之中 。明代徐炬《酒谱》中记载:“西蜀道士杨世昌造蜜酒 。”蜜酒鹅黄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也为中国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谈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士昌的趣闻,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等许多文坛佳话蕴于其中 。
明末清初,战乱不断,人口锐减,绵竹农业荒芜,经济萧条 。依附于农业发达而产生的剑南春传统酿造技艺受到巨大威胁 。直到清康熙年间才逐渐恢复,出现了朱、杨、白、赵等较大规模酿酒作坊 。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厚,色洁白,状若清露 。”清末,绵竹酿酒作坊已有上百家,著名大曲坊已增到18家,绵竹商贸因此更为昌盛,出现了“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 。济济直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的繁荣景象 。
- 四川绵竹年画
- 复活节
- 陕西咸阳永寿槐花节
- 香港民间春秋二祭时的“太公分猪肉”习俗
- 台湾风俗 摸春牛
- 陕西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
- 陕西咸阳踏青赏花节
- 福建南安民俗风情
- 福建南平松溪春节习俗
- 伊春 黑龙江小兴安岭“五花山”观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