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来历
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 。又称佛诞节 。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 。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 。浴佛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载 。蒙古族、藏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盘日,故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 。汉族地区佛教在北朝时多在四月八日举行,后不断变更、发展,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举行,南方则仍为四月八日举行,相沿至今(俗称“四月八”) 。傣族的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夏历四月)举行,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就带有浴佛的性质 。
沙溪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过浴佛节当天,家家户户吃栾茜饼,然后到街上观看万众参与的大型游街庆祝活动 。
浴佛节巡游日,象角、圣狮、龙聚环三个村出动10条大小金龙、木龙和银龙,l只彩凤,20头醒狮、50个少女花篮担 。还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乐、锣鼓等队伍,共2000多人 。这些民间艺术团队,分成两支队伍游街,在周围几个村地域活动,当地人叫这种喜庆大游行做“出高兴”,欢迎来自远近的客人欣赏和参与活动 。
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最为有名 。
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区的南郭寺、北道区的净土寺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 。各石窟、寺院在举办佛事活动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举办旅游商品和书画展销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又引导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极健康的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
浴佛节活动
农历四月八,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 。
1、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 。在农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 。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妙峰山庙会,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 。庙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 。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
2、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 。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
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要讨浴佛水 。
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不落夹”为蒙古语,是对粽子的称呼 。还有一种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乌米饭 。这种食品本为敬佛供品,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 。当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
3、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 。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 。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 。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
4、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 。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 。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
5、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 。《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操胜券 。”这种偷纸娃娃与抱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 。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 。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拴娃娃 。有的还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 。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 。陕西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庙会,祈求龙王降雨 。同时设铡关,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草绳,手抱公鸡,先从铡刀下扔过公鸡,接着自己爬过去,俗称过关,从此年年平安,标志成年 。
6、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八解灾,以傩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 。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祭祀华佗、孙思邈 。因受道教影响,也拜感应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 。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出现不少名医,除上述者外,还有扁鹊、李时珍等 。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医圣 。
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其中的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
7、各地活动
【浴佛节】 农历四月八不限于浴佛,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风俗 。山西乡宁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祭祀晋国大夫荀息,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会上争食油糕,又称油糕会 。民间传说牛王为神,各地都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牛王诞 。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也是祭牛的产物 。牛是农民的宝贝,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 。河南邓县农历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并展销黄瓜 。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孙膑、庞涓斗智,过乌米饭节,后来演变为敬佛做乌米糕 。天津过出鬼节,祭祀冤死亡者 。
浴佛节史载
我国寺院浴佛,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传 。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赞、密咒等所写出的构想,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没有获得推广 。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该条称:“至日(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 。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 。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 。’次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 。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炉 。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 。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宣疏毕,唱浴佛偈 。”(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一面让僧众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但亦有所删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寺院在浴佛的当天,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 。然而,虽说《敕修百丈清规》有很大影响 。
老北京的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 。逢浴佛节,老北京的习俗很多,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要浴佛、举行斋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 。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
相传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法会 。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 。《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 。这是我国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会走路、会说话 。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 。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 。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 。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 。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
老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尤以西直门外的万寿寺最为热闹 。
万寿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 。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届时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翩道路,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诚郊西之胜地也” 。这一天,幡幢铙吹,蔽空震野,百戏毕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四方来客,摩肩接踵,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 。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 。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
在浴佛节这天,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 。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 。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 。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 。这个习俗起于元代,最盛于清代 。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 。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 。四月初八开庙时,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 。在百姓家,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口念“阿弥陀佛”,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用此法修身养性 。在去庙会的路上,常有一些妇女挎着香袋,拿着香烛,挨家去索要“缘豆”,不管认不认识,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双方不拘多少,只为结缘 。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还常把煮好的黄豆,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好缘,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 。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 。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 。除万寿寺外,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以及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 。清末时,慈禧太后还常去妙峰山进香游春,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 。位于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举行“赶秋坡”和“耍戒坛” 。《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 。天下游僧毕会,商贾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鸡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 。届时游僧临坛说法,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比歌声比舞姿,人声笙歌,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拜药王风俗 。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 。
3、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 。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 。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 。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
4、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 。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 。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
5、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 。《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操胜券 。”这种偷纸娃娃与抱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 。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 。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拴娃娃 。有的还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 。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 。陕西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庙会,祈求龙王降雨 。同时设铡关,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草绳,手抱公鸡,先从铡刀下扔过公鸡,接着自己爬过去,俗称过关,从此年年平安,标志成年 。
6、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八解灾,以傩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 。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祭祀华佗、孙思邈 。因受道教影响,也拜感应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 。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出现不少名医,除上述者外,还有扁鹊、李时珍等 。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医圣 。
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其中的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
7、各地活动
农历四月八不限于浴佛,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风俗 。山西乡宁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祭祀晋国大夫荀息,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会上争食油糕,又称油糕会 。民间传说牛王为神,各地都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牛王诞 。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也是祭牛的产物 。牛是农民的宝贝,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 。河南邓县农历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并展销黄瓜 。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孙膑、庞涓斗智,过乌米饭节,后来演变为敬佛做乌米糕 。天津过出鬼节,祭祀冤死亡者 。
浴佛节史载
我国寺院浴佛,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传 。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赞、密咒等所写出的构想,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没有获得推广 。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该条称:“至日(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 。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 。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 。’次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 。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炉 。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 。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宣疏毕,唱浴佛偈 。”(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一面让僧众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但亦有所删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寺院在浴佛的当天,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 。然而,虽说《敕修百丈清规》有很大影响 。
老北京的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 。逢浴佛节,老北京的习俗很多,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要浴佛、举行斋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 。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
相传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法会 。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 。《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 。这是我国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会走路、会说话 。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 。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 。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 。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 。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
老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尤以西直门外的万寿寺最为热闹 。
万寿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 。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届时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翩道路,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诚郊西之胜地也” 。这一天,幡幢铙吹,蔽空震野,百戏毕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四方来客,摩肩接踵,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 。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 。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
在浴佛节这天,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 。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 。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 。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 。这个习俗起于元代,最盛于清代 。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 。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 。四月初八开庙时,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 。在百姓家,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口念“阿弥陀佛”,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用此法修身养性 。在去庙会的路上,常有一些妇女挎着香袋,拿着香烛,挨家去索要“缘豆”,不管认不认识,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双方不拘多少,只为结缘 。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还常把煮好的黄豆,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好缘,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 。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 。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 。除万寿寺外,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以及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 。清末时,慈禧太后还常去妙峰山进香游春,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 。位于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举行“赶秋坡”和“耍戒坛” 。《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 。天下游僧毕会,商贾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鸡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 。届时游僧临坛说法,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比歌声比舞姿,人声笙歌,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拜药王风俗 。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