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剪纸艺术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 。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汤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 。这反映了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 。
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 。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 。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 。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 。
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剪纸艺人作了《监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有"明目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 。明清时,扬州剪纸增强了装饰性,欣赏结合实用,既用于妇女儿童的装饰,作为刺绣的底样,剪制鞋花、忱花、台布花、床单花等;也用于民间风俗"仪饰",如年节图案、喜庆图案、门前花饰、灯采花、龙船花、斗香花之类 。
民间剪纸艺人凭着一把剪刀,几张宣纸,百般变化,寓意多端,剪出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财喜等等花样来 。直至清末民初,扬州仍有不少艺人赖剪纸手艺谋生 。
解放后,剪纸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 。1955年,成立了民间工艺社(现为扬州工艺厂),把民间流散的艺人组织起来,并安排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现在他们品种已有1000多种,销售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
【扬州的剪纸艺术】著名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 。他从12岁起随父学艺,经历了70多个艺术春秋,创作了数千幅剪纸 。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齐放》、70年代的《百菊图》和80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 。《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为之写诗云:"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主来 。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 。1979年,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日本朋友称誉他为"人间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