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山村“冬节”习俗多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在涵江区白沙镇等山村民间又称为“冬节”,民众不仅全家团圆吃“丸子”(即汤圆),还有给自家门窗框上和果树等处贴上“丸子”的传统习俗 。
“冬节”的前一天晚上,山村民众有“冬至暝搓丸子”的习俗 。全家人围在一起,老一辈将碾好的糯米粉加入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个个小圆坯,小辈子们则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圆圆的“丸子”,有序地放置在米筛上晾干,等次日备用 。搓完“丸子”后,家家户户开始燃放鞭炮 。
冬至当天,乡村民众都要起大早(俗称“冬至早”),把搓好的“丸子”倒进锅里,和生姜、水一起煮 。煮熟后,在“丸子”上面加点白糖,先用来祭祀祖先和灶公灶妈,再给自家的门窗框上、果树、米缸、谷缸等处贴上“丸子” 。最后,全家人才围坐在一起吃既甜又圆的“丸子”,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甜蜜幸福 。同时,在山区民间,民众还认为,到了冬至,就意味离春天不远,所以有“吃了冬节丸子多一岁”的俗谚 。
【莆田山村“冬节”习俗多】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这些冬至习俗都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 。民众在自家门窗框上贴“丸子”,以示祭祀“门神”,保佑一家幸福平安 。有的民众还站在大门前,双脚并列,把“丸子”丢在自家屋顶上,一般是 12 粒,闰年为 13 粒,等喜鹊来争食时发出了“喳喳喳喳”声,意为“喜事到家”,俗叫“报喜”,寓意给家里带来吉祥如意 。在果树上贴“丸子”,意在期盼来年硕果累累 (如图) 。而在米缸、谷缸上贴“丸子”,则是防止老鼠入缸盗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