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土家族、苗族、侗族地区,有尝新的习俗,如开春之际,摘新出土的蒿芝做社饭;用各种新长出蔬菜的嫩叶掺和做菜粥,或掺和米粉、包谷粉做蒸菜饭;用野菜毛仙嫩芽掺和糯米蒸毛仙饭、掺和米粉做毛仙粑粑等 。农历六月初六,做新米饭聚众宴饮 。这些习俗过去普遍存在,现在在部分地区或家庭仍有保留,特别是春社日吃社饭,在恩施市区与周边乡镇还很盛行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实际上却有着久远的历史背景,是古代“荐新”礼仪的演变与遗存,可谓之“荐新”遗风 。
古时候,人们摘下新鲜的蔬菜,要拿给死去的祖先尝一尝 。《礼记》称这个规矩叫“荐新” 。“荐”是进献,“新”是指新得的食物,包括新鲜的蔬菜、新摘的果子、新打的猎物、新收获的粮食 。进献的对象是神灵与祖先 。当然这是指西周时的事情,实际上西周之前漫长的农耕文化孕育时期,人们还没将众多粮食与蔬菜由野生训化为家生之前,是以能吃的野菜荐新的,恩施地区现在还保留的吃蒿芝、毛仙、摘耳根等习惯,即是早期古人以野菜为食并向神灵与祖先荐新礼仪与习俗的延续 。据文献记载,“周天子每月初一都要荐新,一年荐新十二次 。从汉代到明清,越到后来,荐新的次数越频繁,在明清两代,皇帝们除了每月初一荐新之外,每逢清明、寒食、中秋、冬至,还要各荐新一次”(李开周:《笾豆荐新蔬》) 。统治者的荐新活动,深刻地影响了民间的礼仪与生活,人们聚族或各家每当获得新的食物,也要向自己敬祀的神灵与祖先荐新 。
【恩施的“荐新”遗风】清末,皇权受到冲击,古代礼仪淡化,皇室“荐新”终止,民间则向生活习俗演化,最终只在少数地区在特殊的时间有所表现,恩施人的尝新习俗即是如此,如吃社饭即是最早以能吃的蒿芝荐献神灵与祖先,在农耕文化成熟后,合以糯米做社饭敬祀土地社与祖先,后来演化成春社日聚众饮食的一种生活习俗 。如今不仅家庭春社时吃社饭,社饭成为恩施州十大名吃之一,一些大饭店也出示招牌卖社饭,成为旅游品牌饮食 。我们从这一习俗中,依然可以窥见到历史的遗痕,从而也反映出恩施人悠久的文化传统 。
- 龙骨坡抬工号子:三峡抬工的千年吟唱
- 盘点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
- 湖北恩施“白杨灯戏”
- 山西民间歌舞—火爆热烈的翼城花鼓
- 梅州古牌坊 客家人文化风尚的传承
- 湖北郧西河夹镇“金花姐”传说
- 郧西城悬鼓观的来历
- 阜阳临泉文王贡酒的传说
- 上海竹枝词:不能忽视的文化遗产
- 三峡车溪节庆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