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独特的民俗“杀故事”

当阳市东北部漳河边的育溪镇,有一种较为独特的年节民俗活动--"杀故事" 。它是一种类似于戏曲武打折子戏的大型娱乐活动,其目的是祈福攘灾,娱人娱神 。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后开始,以同姓村寨为主办单位,户户都要有人参与 。参加者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二百人,有时观众、演员达上千人 。
【湖北当阳独特的民俗“杀故事”】杀"故事"需要彩灯、烟火、锣鼓、战旗、兵器、脸谱、服装等道具 。因其主要情节是武术表演,所以,自决定玩故事之日起,各家各户便派出三人参加活动,一人充任角色,一人负责打灯,一人负责杂务,人手不够的要请人替代 。在正式演出的前三天开始操练,主要是练习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村打、混打技术,要求熟练,配合默契,近似武术训练 。演员们往往练得汗流浃背,精疲力竭 。
演出当天下午,先由"军师""择故事"---安排主要角色 。"军师"一般由本村有学问的人担任,主要负责安排程序,分配兵器,按照故事情节,还要将几样"法宝"交给元帅或大将 。这些活动都是关上大门进行的,为的是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切安排妥当,所有演员、乐手、勤杂人员都在"出马"的一家用餐,晚饭后开始正式演出 。
演出时先由元帅带领人马到主家神龛前请神,然后出门,将大门关上,整个演出过程都不准开门,故有"故事不见家神"之说 。
请神过后,全体人马在门口稻场集合,点燃火把灯具,由军师或元帅指挥,开始游灯 。游灯先由军师根据活动人数多少择一条线路,在村里主要道路上游行一圈 。不可原路返回,谓"不走回头路",游灯时头灯在前,依次是大旗、皇帝、元帅、大将、兵士、狮子、老虎、麒麟、小旗、乐队,骨牌灯、火把夹在队伍中,最后是尾灯 。
游灯回到出马地点,大门口已搭起点将台:两条高板凳上搁门板,台上放一张八仙桌,桌上放两盏灯,两个香碗,碗内各插令旗一面,中间放一茶盘,盘内放三杯酒和香纸,"皇帝"坐台左,军师坐台右 。元帅走上点将台点燃香纸,跪拜,将三杯酒洒在地上,然后走向台前,此时四下静寂无声,元帅高喊:"擂鼓三通!"立时,鼓乐齐鸣,鞭炮阵阵,烟火四溅,大鼓由慢到快擂过三通,元帅手执令旗挥舞三下,全场又归肃静 。
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 。先是探马来报:有敌来犯边关,元帅便上台点将,接着是各种武器分别拼杀一番,最后得胜回朝 。为避免重复,每晚演出时主要角色有些变化,如"三国演义"及薛仁贵、薛丁山、罗通、穆桂英等人物,兵士的角色不变 。观众若看见元帅是女将,便以为此出戏是《穆桂英挂帅》,若见元帅和女将形似夫妻,便认为主角是薛丁山与樊梨花,因无台词、唱腔,观众只能根据民间唱本中的内容意会故事情节,可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样"杀故事"就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味 。
玩"杀故事"还有一些相关的习俗 。如由各家各户分摊"杀故事"的开销;参加演出的人吃派饭、接受村里富户的"打发";主家要在门口面朝故事烧香纸"迎神",门口挂灯,在稻场里用木材烧起篝火(俗称"烧旺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