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婚礼习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 。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 。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 。
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 。此则俗礼也 。”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 。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 。
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 。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
结婚典礼程序:(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
【山西大同婚礼习俗】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
大同婚俗漫谈之说媒
过去,大同人的婚姻,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在一起的 。没有媒人撮合,婚姻也就无从谈起 。就是到了现在,姑娘小伙儿们搞对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大多也要请个媒人,算是按程序走个过场 。
“无媒不成婚 。”在大同人看来,没有媒人的婚姻是不完整的,也是会被人笑话的 。你不可能自个儿把自个儿嫁了吧 。因此,媒人的角色绝对不能少 。当然,这里面也有个比较复杂的经济方面的因素 。譬如,男方为女方花了多少钱,送了多了礼品,是要有媒人给作证的 。
找媒人去说媒,一般由男方家人出场,拎着礼物到媒人家,如此这般一说,男女就搞个见面的仪式 。一般情况下,是媒人领着男孩儿到女方家,送给未来的岳父岳母相看相看 。这也是给女方一个面子 。
说媒这事儿,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了的 。大凡作媒人的,一般都是有头有脸的,能说会道的,并且还腿勤、嘴勤,脑瓜子灵活 。有头有脸的,有威信,也受人尊重,说话儿信得过;能说会道的,能把死人说成活人,把东施说成西施,让不太合心的一方勉强应承下来 。腿勤能知晓天下事,嘴勤能说道天下事,脑勤能操纵天下事 。另外做媒人,长相差了也不行 。如果是个凸唇暴牙的家伙,往人面前一站,第一感觉就坏了,再往下说事,对方一定耐理不理的,婚姻大事不可能成功 。上世纪五十年代,焦家巷有一位马媒婆,以说媒为主,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吃香的,喝辣的,颇为出名 。
正月里,是媒人最忙的时候,那也是婚介职场的旺季 。你想,就要长成的男女,过了一个年,就又长了一岁,情窦初开,这时如果没有媒人出场,疯长的青春岂不乱了方寸 。若有不经事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做父母的也就没有了脸面 。于是乎,做媒人的就思谋着哪家的小伙儿跟哪家的姑娘般配,哪家的姑娘跟哪家的小伙儿结合成功的比率高,就到哪一家去提亲,去撮合 。一般情况下,都是媒人代表男方到女方家去提亲,先东拉西扯地说了一通家长里短,问女孩儿找到合适的人家没有,最后说自己手下倒有一个,哪天见个面,看中意不中意 。中意的话就处一处,互相交往交往,不合适的话就拉倒,算我白说 。俗话云:好女十家求 。媒人代表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在很大程度上也给足了女方面子 。都是藤蔓来缠树,哪有树木去缠藤的,这个道理自古使然 。
当然,媒人也不是随便说亲的,如果男方家境好,长相一般,就说个漂亮的女子给他 。因为这样的家庭仗着有钱有势,会对女孩子挑挑拣拣 。如果男方长相好,家境贫寒,要说个中等姿色的女子给他 。因为贫困人家的孩子能娶上媳妇已是万幸,哪里还敢在相貌上挑剔 。但如果男方年龄过大,女方有点小毛病,就是媒人显示才能的时刻 。媒人会审时度势给他们促成合适的姻缘 。因为媒人的分寸一般都把握得当,所以成功的比率总是很高 。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说媒这事儿也是如此 。通过跑动、说合,婚姻促成了,媒人的功德就会被新组建的家庭记在家族的史册之上,再三颂扬 。但媒人也有摆不平的时候 。譬如,正在热恋着的男女因为某事要崩掉了,财物退还时出现波折,媒人就得两下里跑着把事儿摆平,哪方不中意就会把小性儿使在媒人身上 。还有,成亲的男女一旦生气了,打架了,还会骂到媒人家门口,把怨气怒气一鼓脑儿撒给媒人,将媒人搞得里外不是人 。
现在时代变了,青年男女恋爱交友大多不需要媒人说合了,因而婚宴上许多媒人常常当众宣布他们只是名义上的介绍人,新郎新娘其实早就……好象是生怕将来打离婚官司时要受连累,所以特先自首似的,并不需要他介绍新郎新娘认识或恋爱,结婚后若因失望而反目,其责任并不在他 。俗语云:“新娘一上床,媒人扔过墙 。”现在的媒人,毋须等待新娘上床,便已解除职务了 。
大同婚俗漫谈之议亲
议亲又称“议婚”,是商议男女婚姻大事的最初阶段 。
旧时,大同人的婚礼礼节相当繁杂,讲究也特别多 。就议亲而言,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好多道程序,一直到准备定亲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姻的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
议亲的主角是媒人 。刚开始时,大多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朋好友充作媒人带上见面礼,前往女方家中去提亲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会再次托媒人或亲朋好友到女方家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即女方的名字、出生年、月、日、时,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俗称“换婚单” 。具体说来,就是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阴阳先生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倘若男女生肖犯“对冲”,则二人就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共计“六冲” 。大同民间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的说法 。其实,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当今年轻人谈对象都不再讲究这些了,只要看着上眼,脾气、性格合得来,根本不管什么命相犯不犯克 。
男女双方 “八字”相合后,便进入了下一道议亲的程序——送契,也就是两家选择吉日传换庚贴 。送契时,要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就算初步确定了下来 。若再有媒人上门提亲,女方家长便会告诉媒人,说自己的闺女“问出去了”,“有人家了”,有人还会拿出男方送来的庚帖让媒人看,而媒人见了庚贴也就把想要说的话咽到肚里去了 。
再往后就是相亲,通过媒人引见男女双方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一般情况下,媒人将男女当事人引到一起见了面,然后吩咐上一句“你们好好谈去吧”,便悄悄儿退场了 。
大同婚俗漫谈之定亲
定亲是婚姻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婚姻进程中最耗材的一个项目 。
通过媒人撮合,男女双方对婚事都持肯定态度,便可以正式定亲了 。定亲又称订婚,一般选择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吃定亲饭” 。定亲饭过去都在家里吃,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 。男女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能再讨彩礼了,而女方家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面子可以给,但彩礼少了可不行 。
定亲之前,男方还要托媒人给女方送见面礼 。五六十年代,大同人生活贫困,有钱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红布包里包上两块花布一双尼龙袜子五块钱,已经很不错了 。后来生活好了,见面礼的份量也加重了,钱由十元、二十元一直发展了现今的数千元 。接受了男方的见面礼,女孩儿便是有人家的人了,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考虑定亲了 。常言说夜长梦多,婚姻的事儿宜早不宜迟 。倘若久拖不决,就说明婚事遇麻烦了,要么是男方没钱、没房,要么是女方又看上了更好的人家 。
定亲又叫压书、下花红 。定亲时,女方会可着劲儿要彩礼 。上世纪六十年代,能要上一块灯芯绒布就很不错了,女人成家很多年还把那块布压在大衣柜底,向人炫耀说,这还是我跟他爸定亲时给的呢,以示富有 。上世纪七十年代,定亲物品上升了,除了几百元现金,最流行的是“三转一响” 。三转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是飞鸽、凤凰、永久牌的,手表是英格、梅花牌的,缝纫机是上海、蜜蜂牌的,一响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大多要北京、熊猫牌的,而且还是双卡的 。这“三转一响”,现在看来真是小意思,可在当年,许多人家为这“三转一响”愁白了头,有的就把要到手的媳妇没了 。到了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不要了,人们又时兴要“三大件”,也就是彩电、冰箱、洗衣机 。再到了九十年代,定亲的彩礼又进步了,彩电要平板的,冰箱要三门的,洗衣机要自动的,音响要成套的,人们称之为“四大件” 。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了,思想观念也更新潮了,定亲的彩礼更是五花八门,礼金要到了上万元或几十万元,物品要到了汽车、楼房、金银饰品,象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金镏子等,这些金银饰品加起来也得好几万元 。
定亲那天还真热闹 。女方一般要在家中摆上一桌,招待送东西过来的男方人 。当然,媒人是主角,毕竟这一大堆东西都是经他的手要来的,自然坐到了上席,邻里乡亲们还会到女方家里看,询问男方的工作、地位、家境状况 。上年纪的女人们还会感叹自己结婚时如何寒酸,但也只是叹息而已 。即将定亲的女孩儿眼光灼灼的,瞅得真真的,发誓自己定亲时要比这个还鲜亮,还上档次 。
定亲之后,男方就可以给女方下聘书,通知由阴阳先生看好的黄道吉日 。聘书要叠成九折,表示婚姻天长地久,绵绵不绝 。其实,女方家人也巴不得让他们赶快成亲,否则孩子们把握不住自己,将生米做成了熟饭,两家就显得没什么意思了 。
大同婚俗漫谈之相亲
男女双方通过媒人说合,把亲事定下来之后,还要组织一个重要的仪式,这便是相亲 。
相亲又称“相门户”,“看屋里”,即双方家长通过媒人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不过,发展到如今,“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成了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了解 。
关于相亲,大同城里有一个传说 。一对男女要见面了,男的举着一朵花在鼻下嗅着,女的骑着彩马微笑而过,两下里就相中了 。举行婚礼后才发现,男的是个豁嘴儿,女的是个瘸腿儿 。那相亲的花朵和大马是媒人为他们各自设计的道具,目的是为了遮掩缺陷 。其实在旧社会,相亲的事儿都是双方家大人去做的,当事人根本见不了面,许多人只是到洞房花烛时才能看清要嫁娶的是谁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同人相亲,包办的比较厉害 。男女当事人并不能相见,都是两边的父母越爼代庖,代为相看 。特别开明的家庭,才允许男女相见一下,但也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 。不过,那模模糊糊的一个面孔,也足以让男女在贫乏的青春时光遥思遐想了 。自然,这样的婚姻,绝对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就是居家过平淡日子罢了 。那时的大同人大多认命,不会太多去想离生活遥远的浪漫故事 。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思想价值观的侵蚀,大同人的思想逐渐开放起来,男女相见已经是很平常的事儿了,一般都是由媒人将男方引至女方家,要么就是男方或女方工作附近的商场、集市、广场、公园 。男方往往是一个人,而女方却往往是一大堆人,有嫂子,有姑姑,还有大娘,还有一块儿玩大的小姐妹,不过媒人早就告诉男孩儿哪个是他要相的女孩儿 。大胆的男孩就朝这边人堆里卖眼,总要把未来的媳妇儿瞄住 。而女孩儿却是透过别人的肩来相女婿 。中意的,就低着头揪自己的衣裳襟 。这个时候,媒人便粉墨登场了 。媒人见有戏,就走上前去,眉开眼笑地装作才看见的样子 。女方一堆人也便和媒人拉起了家常 。惟独不说话的是男孩儿和女孩儿 。那说话的人边说边往前去,步子很快,有意把男孩儿女孩儿落在后边,让这未来的小两口儿自己说话 。大胆的就问着各自的工作、兴趣、爱好,小胆的就那样无声地走 。工夫长了,慢慢也就走出一段感情,走出一场婚姻 。
九十年代之后,男女见面已经是一个过场了,但过场却不能不走,否则就不属于明媒正娶的范畴 。那时候,大同的男孩儿和女孩儿,不论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都已经从书本上、从电影里、从电视中接受了许多新鲜的爱情气息,知道怎样操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乃至美满婚姻 。男孩儿往往是勇敢的,他敢给女孩儿写纸条,请女孩儿看电影或逛公园 。而女孩儿只要觉得中意,也敢背着父母去赴约,根本不考虑父母中意不中意 。反正好了就处下去,不好了就拉到,其他的事儿,压根儿就没想 。
现在大同城里的姑娘仍要相亲,但大都是经人引见见个面而已,好多姑娘、小伙儿见了十多个朋友到四十多岁仍找不到对象,至今孤身一人的还大有人在,也不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