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人的结婚仪式比较复杂 。结婚的那天 , 新娘来男方家 , 新婚夫妇喝过“交杯酒"后 , 由男方家长向新娘讲述家史 。随后,新郎的母亲将一只项圈套在新娘的颈上,新娘到屋内火塘边休息 。傍晚 , 新娘要先洗澡 , 并且亲自用容器从河里盛清水、置於室内 , 由董萨念经后 , 将两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 , 如鸡蛋沉入水底不动 , 则认为吉祥 。午夜 , 新婚夫妇还可以约上青年男女到"公房"或村外恋爱的场所进行最后一次公开的"干脱总" 。新郎和新娘都可以同他们已往的情人进行最后一次的"恋爱"活动 。次日清晨 , 新娘带上新做的粑粑回娘家去酿酒 , 新郎得等到酒酿好后 , 才能接妻子回家 。
景颇族的婚礼各地大致相同 , 但也因居住地域不同而稍有差异 , 有些地方的景颇人结婚时 , 至今仍沿袭一种新娘漫步过“草挢”的习俗 。“草挢” , 景颇语叫“棒棒呵” , 实际上是一个长约十尺宽约尺许的草堆 。草堆旁边放有大小不一的石块 。“草挢”系新娘过门前特意布置的 。新娘驾临之后 , 先由两位盛装的少妇迎出村寨 , 一左一右 , 小心翼翼地上前搀扶 , 径直走到已布置好的“棒棒呵”面前 。遇到“草挢” , 两位少妇即撒手不管 , 让新娘独自从草挢上走过 。祗要走过“挢”头 , 新娘就算是男家的人了 , 而且意味着新娘在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 , 到了婆家也必将继续保持勤劳能干的本色 , 成为一个勤劳贤淑的好媳妇 。
婚恋方式和特点是单向姑表婚 , 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为妻 , 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为妻 。舅家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姑家的儿媳 , 但与此相反 , 姑家的女儿绝不能嫁给舅家的儿子 , 这就是景颇族所说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 。这种单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颇族“丈人种”和“姑爷种”的关系 , 即舅家永远是“丈人种” , 而姑家则永远是“姑爷种” 。另外 , 景颇族还严格遵守姨表不婚 , 同姓不婚的原则 , 如果违反了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只要不违反上述同姓不婚、姨表不婚和“血不倒流”的原则 , 青年男女恋爱社交是很自由的 , 但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 。
在景颇山区 , 寨与寨之间显眼的山坡上 , 盖有较大的茅屋 , 即“公房” , 是专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场所 。在公房里 , 大家围坐在火塘边 , 边说笑边对唱 , 以歌唱的形式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并可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和真挚感情 。钟情者常常互赠筒帕和烟盒等作为定情信物 。另外 , 他们还常以实物来互通信息 , 作为交流思想的情书 。如小辣椒表示“自己非常思念对方 , 如吃多了辣椒一般心急如焚 , 坐立不安” , 但如果是一块火炭 , 则表示“自己不同意 , 拒绝与对方建立恋爱关系”等 。类似的以物代言通信的物件很多很多 , 大部分以自然界的树木、花草等的谐音或者其本身的用途来表意 。
景颇族结婚 , 首先要请董萨占卦 , 选择要娶的对象 , 之后请媒人提亲 。在历史上 , 婚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为“送女子出嫁” , 是按照一定的礼仪 , 通过明媒正娶的 。二为“拉婚” , 即姑娘不是陪送来的 , 而是男方请人将姑娘拉来的 。拉婚前 , 男方通过媒人与女方父母喝了定亲酒 , 议定好了婚期 , 并在婚期前一天 , 男方请人到女方村寨 , 设法将姑娘引出寨外 , 并将姑娘强行拉走 。拉婚的目的有几种 , 一是怕姑娘不愿出嫁;二是认为拉婚可以多子多孙;三是通过拉婚可以驱除新媳妇身上带来的鬼 。三为“偷媳妇” , 即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父母提亲 , 但女方父母不同意 , 并将女儿藏起来 , 以防被偷去 。如果男方执意要娶女方 , 则串通双方的媒人 , 设法将姑娘偷出来 , 举行婚礼 , 造成事实后再同女方家长议定 。四为抢婚 , 男方将婚礼的一切准备妥当后 , 在不通知对方 , 也不管女方是否愿意 , 就将姑娘强行抢走 。抢婚的目的与拉婚有相似之处 , 二者都认为以这种方式可以子孙昌盛 。另外一种原因是多个男子同时爱上了姑娘 , “先下手为快” 。景颇族的结婚仪式 , 独具特色 。
敬酒迎新娘:不论是以各种形式娶来的新娘 , 到了男方村寨后都不能直接进入男方家 , 而是先在媒人家落脚 , 住上一夜 。据说 , 这样是为了避免姑娘身上带来的鬼魂带到男方家 。举行婚礼前 , 有媒人指定两名敬酒人 , 向新娘敬四次酒 , 敬完一次返回新郎家 。第一次表示欢迎新娘的到来;第二次请新娘好好休息;第三次请吃好饭 , 第四次表示一切准备齐全 , 请新娘到新郎家 。敬酒完毕 , 就为新娘梳妆打扮 , 之后由女方媒人执矛带路 , 两名伴娘相随新娘左右 , 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新郎家 。这时 , 新郎则带领一伙男女青年吹笛唱歌迎接新娘的到来 。之后 , 这对新人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婚礼仪式场地 , 由男方媒人宣布婚礼开始 , 首先让新郎新娘互敬烟酒 , 之后双方为在场的所有人敬烟、敬酒 。
公巴莱 , 即过草桥:这是景颇族婚礼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礼仪 。这个习俗的由来 , 据说是从景颇族的先人宁贯杜娶龙王的女儿为妻 , 并用 “公巴草”驱除了龙女身上的腥味的传说而来 。所谓的草桥是在新郎家的门前 , 搭起长2—3米 , 宽15—20厘米的桥 , 并在桥的两边栽上大叶的“公八草”草丛 。草丛中立有木桩 , 每个木桩代表一个鬼 , 如祖先鬼、婚礼鬼等等 。新娘要由新郎的弟弟或者侄子引领过草桥 , 意在洗去新娘身上一切不好的东西 , 希望新娘婚后身体健康、勤劳聪慧、多子多福 。旧时 , 景颇族人认为 , 如果不过草桥 , 不举行仪式 , 不算正式结婚 。
“膳丁”和“看追”仪式: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早上 , 新娘要酿制水酒 , 10天后新娘新郎带上酿好的酒到女方父母家举行“膳丁”仪式 。同时带上两大包糯米团表示团结 , 20—40个熟鸡蛋表示洁白真诚 , 包好成双成包的春菜表示婚礼仪式已圆满结束 , 已成一家人 。这些礼品都用芭蕉叶细 包扎 , 其扎法非常讲究 , 表示吉祥如意 , 相亲相爱 , 人丁兴旺 。完了“膳丁”礼后 , 新娘在娘家短住几日 。过后 , 新郎再送一此酒礼称为“看追” , 所送礼品与“膳丁”大致相同 。
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形式有多种 , 各种结婚形式之间有较大的差别 , 每种形式都独具特色 , 耐人寻味 。
明媒正娶是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主要形式 。当青年男女深深相爱后 , 经过一定的礼仪 , 双方商定了彩礼的数目和结婚的日期 。届时 , 女方请媒人、舅父和亲朋好友把新娘送去成亲 。举行结婚仪式时 , 要请歌手来演唱《结婚歌》 , 并按歌中演唱的习俗和程序举行仪式 。《结婚歌》是景颇族的许多关于婚姻方面的古老传说 , 它概括了婚姻习俗的全部内容 , 也含有对新郎新娘祝贺和祝福的内容 , 实际上是一部口承的景颇族婚姻习俗史 。
新娘进院时 , 要举行过草桥仪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六个猪头 , 在一蓬棒升草上拴一只孵蛋的母鸡 , 由新郎牵着新娘从这个草桥上跨过去 , 以象征将来家业兴旺 , 猪有一千头 , 鸡有一万只 。新娘过了草桥 , 要走过屋檐沟 , 才能上竹楼 。一般情况下 , 给新娘上竹楼的梯子应该是新做的 。进了竹楼 , 新娘受到寨子里长辈们的欢迎 , 要举行庄严、隆重的迎新娘仪式 , 并对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 , 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欢迎她和关心她 。这些过程完成后 , 新娘进入洞房 。这时候 , 姑娘和小伙子开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边 。他们一边祝贺、嬉闹 , 一边喝酒吃喜糖 , 气氛极为热烈 。接着 , 他们又唱起来:
笑得像铃铛一样响的小伙伴 , /切得像脚箍一样齐的小伙伴 , /围着新娘的银项圈 , /围着新娘的银耳环 , /新娘像朵花 , /个个齐称赞 。
婚礼的高潮是请歌手来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来到祭祖宗的屋子 , 旁边站着男女歌手 , 聚集着参加婚礼的宾客 , 屋子里摆着各种祭品 , 接着歌手一个个轮流演唱 。他们用歌声赞扬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丽 , 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满等 。每个歌手的演唱都赢得人们的阵阵欢呼 , 给婚礼增加了无限的情趣和热烈的气氛 。
当晚 , 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都要来喝酒、吃饭 , 之后大家又唱歌又跳舞 , 往往要嬉闹和欢娱到天亮 。
另一类属于自由恋爱结婚的形式 , 即男女青年恋爱后 , 在公房等处发生性关系 , 致使女方怀孕或生下孩子 , 这样需正式结婚 。在这种情况下 , 只要男方给岳父岳母家送一份有限的彩礼 , 再宴请亲戚朋友 , 其余一切婚礼的过程和仪式可免除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男女感情很深 , 但双方或一方的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 , 这对情侣只好采用这种方式 , 达到正式结婚的目的 。
还有一种形式是抢婚 。就是小伙子邀约几个伙伴 , 把新娘抢回家 , 再举行婚礼 。这种形式在景颇族的婚姻形态中 , 为数最少 。
景颇族普遍流行婚后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 , 新娘往往于婚礼结束后即回娘家生活 , 直到怀孕或生下了子女才到夫家长住 。
【景颇人的结婚仪式】 在景颇族的婚姻习俗中 , 寡妇再嫁的比较少 , 而转房则较为普遍 。按照转房习俗 , 弟可娶嫂 , 兄可娶弟嬉 。不只在平辈间 , 就是在上下辈之间也允许转房 , 如叔伯可以娶侄媳妇 , 侄儿可娶叔伯母 。但通过转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 , 因为她结婚时 , 曾和原夫祭过祖宗 , 跨过草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