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年轻人一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煮鸡蛋、赛龙舟、沐兰汤、带葫芦……今天盘点端午节的15个习俗,看看你知道哪一个!
1、吃粽子
文章插图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
2、煮鸡蛋
文章插图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不吃的东西便是鸡蛋 。关于端午吃鸡蛋的民俗,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 。做母亲的对此十分心疼,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 。
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 。”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 。”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 。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 。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
3、赛龙舟
文章插图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
4、沐兰汤
文章插图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
5、带葫芦
文章插图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 。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 。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 。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 。
6、系五色线
文章插图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 。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 。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 。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 。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
7、悬钟馗像
文章插图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
8、游百病
文章插图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 。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 。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 。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 。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 。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 。
9、送扇子
文章插图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在宁波民间,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称“送扇子” 。如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衣料、手巾、芭蕉扇 。寓意“一扇解千愁” 。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扇子按性别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多是制作精致的细芭蕉扇;送公公、大伯则赠以大芭焦扇;送小叔、婿弟则一把折纸扇就够了 。
10、驱五毒
文章插图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 。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 。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
11、戴香包
文章插图
香囊一般佩戴在胸前,可以驱虫辟邪,然而佩戴也是颇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小孩子喜欢戴飞禽走兽类的,诸如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老人则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防病健身,也象征着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到白头等 。最有讲究的要数年轻人了,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人,姑娘多半都会亲自制作一枚别致的香囊,在节前送给心上人 。
12、洗龙舟水
文章插图
“洗龙舟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到江里、河里洗澡,因为这段时间的水大,正好又是划龙舟时期,老百姓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13、拴扫把
文章插图
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 。
14、挂艾叶和菖蒲
文章插图
端午插艾条,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据介绍,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端午时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
15、吃五黄
文章插图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称“吃五黄” 。现在,雄黄酒因带有毒性而用黄酒代替 。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 。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 。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
12、洗龙舟水
“洗龙舟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到江里、河里洗澡,因为这段时间的水大,正好又是划龙舟时期,老百姓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
13、拴扫把
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 。
14、挂艾叶和菖蒲
端午插艾条,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据介绍,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端午时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
15、吃五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称“吃五黄” 。现在,雄黄酒因带有毒性而用黄酒代替 。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 。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 。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 。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
- 湖南桂东端午习俗
- 福建安溪春节习俗
- 端午节话“五毒饼”
- “咪呻婆”:彝族传统习俗中的重要角色
- 回族千年的历史传统:男戴白帽女戴盖头
- 白马藏族的传统婚俗
- 秋祭:日本民间的传统节日
- 芬兰赛鹿节
- 藏族佛教的传统节日:毛兰木大法会
- 端午节戴“五彩线”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