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户县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是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春节欢庆形式 。每年从春节开始,蒋村正月民俗活动要历时一月之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主要的活动形式有社火、春官、歪官、蛮鼓、板对等 。
【陕西户县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形成于清代康熙初年 。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如蛮鼓是古代战鼓在民俗活动中的遗存;春官有始自周代的迎春习俗的烙印;歪官有唐代参军戏的结构和表现特点;社火是始于先秦盛于唐宋的古老民俗活动形式;板对则是产生于明代的一种艺术形式 。可以说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是我国古代民俗活动的集大成者和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现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
蒋村堡共有700余户,3000多口人 。过去分为四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也有叫做四社的(东社、西社、南社、北社) 。
农历正月初五以后,有传统的打锣鼓习惯 。东门和西门对垒,南门和北门对垒 。但四门上下不能同时对垒,究竟那一年东西门对垒,那一年南北门对垒,没有一定 。锣鼓打到元宵节前,便转入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 。
打锣鼓
相传在清朝康熙时代,蒋村武将出身的张起凤,参加征南战役,带回来一种锣鼓曲调,名叫“蛮鼓”,也叫“催战鼓” 。于是就在蒋村流传下来 。
蒋村每街每巷都有一套锣鼓 。一到春节,为了增强欢庆气氛,点缀节日盛况,总是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鞭炮震耳欲聋,春联处处触目 。即使东西南北都不对垒,也要在自已街道敲一敲 。300多年来,打锣鼓的习俗,世世相传,代代沿袭 。
正月初五以后进入打锣鼓阶段,其规律是东门开始,西门应战,最后西门收尾;西门开始,东门应战,最后东门收尾 。你来我往,反复数次 。如果一方去了一次,对方好半天甚至一天不来,这一方不能再去,不然即“犯规”;对方永不来,“战役”也就结束了 。南北门同样遵循此规律 。
蛮鼓敲起来,曲调的环套倒很单纯,但不论三个五个或者十个八个鼓(青年小伙子每人架一个),敲起来整齐一致,好像一个鼓的声音 。鼓在中心,铙锣围在外圈,阵势摆好后,越敲越紧,紧到极点,突然一声双槌,来了急转弯,犹如惊涛骇浪突然滚跌悬崖急剧下泻,形成千尺瀑布,骤注深渊 。接着又渐渐的慢了下来,算是一盘完了,随之再重复下一轮竞赛 。
打过两三天以后,用牲口车拉上大堂鼓以备声势,企图压倒对方;而对方也不甘示弱,为了助威增彩,再配合上军号和喇叭 。这时候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为了争占上风,不分昼夜,连续鏖战 。
有了堂鼓、军号、喇叭,还嫌声势不够大,于是板对子、灯对子、旌旗、灯笼都展示出来 。一方行动,对方同时并举 。兹分述如下:板对子、灯对子、旌旗、灯笼系 。
1、板对子
木板制作,高两米,宽二十至三十厘米,上顶画虎头,下端画莲花,两边画图案 。中心红色,表面涂以桐油,用铅粉书写对子,回来后擦掉,下次另写,一副对联不能重复 。初开始,围绕着欢度春节、友谊竞赛,接着逐渐转向争上风,文字充满着抬高自己压倒对方的内容,再进一步变成了互相揶揄、不乏奚落、诙谱风趣的内容 。一副不行,两副三副甚至四副 。制作来不及,就在外村借 。真是文字酣战、琳琅满目,识者无不称赞叫绝 。
写作板对子,东门以才占八斗的温靖华为首,西门以学高五车的杨炳田夺魁,南门以写作俱佳的温应春列甲,北门以学识渊博的展舒翼占鳌 。
兹将某年东西门对联列举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