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民间歌舞

濉溪县民间舞蹈主要有具有淮北特色的花鼓舞和狮子、龙灯舞 , 其次是竹马、旱船、花车舞和高跷 。
腰鼓舞
腰鼓舞是淮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 , 群众称“打腰鼓” 。腰鼓舞属集体舞蹈 , 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 , 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 。舞者男女都有 , 均穿彩服 , 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 , 双手各持一根鼓槌 , 鼓槌上扎有红绸 , 边打边舞 , 鼓点变化丰富 , 节奏强烈 , 舞步多变化 , 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 。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 , 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 。表演时情绪热烈 , 动作健壮 , 队列整齐 , 气势浩大 。
淮北花鼓舞
花鼓舞又名花鼓大走场 , 原为民间花鼓戏的垫场戏 , 花鼓舞以其夸张的生活动作、绝妙的武术动作和生动的动物模仿 , 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花鼓舞演出一般由两名演员翻着跟头开场 , 在两名翎子手的指挥串演下 , 他们或沿街或围场 , 在大鼓、筛锣、大锣、小锣、大镲等锣鼓乐的伴奏下 , 翎子手通过转、甩、送、引等舞蹈动作 , 指挥彩娃进行纵横交错的队形变换和圆场、小跳、劈叉、倒立行走、翻、滚、扑、跌等技巧动作 , 相继指挥完成娃娃山、顶花、蝎子爬墙、彩婆挖笊篱、打花鼓、莲花盛开、狮子滚绣球、仙女过桥、老汉送女、麒麟送子、老汉推车等20多个舞蹈节目 。花鼓舞节目形式群众喜闻乐见 , 演员扮相滑稽、动作夸张、表演时脸部表情丰富 , 颇具观赏性 , 很受观众的喜爱 。
狮子舞
在狮子舞中 , 每头狮子由两人合演 , 相互协调配合 , 模拟狮子的各种动作 , 如抖毛、舔毛、搔痒、打滚、滚绣球及加有艺术色彩的各种表演等 。引狮者一人 , 执彩球戏狮 。狮子舞利用哑剧喜剧的表现手法把戏剧、舞蹈、杂技、游戏等艺术融为一体 , 耐人寻味 。
在淮北地区 , 从城市到乡村 , 逢年过节及庆典盛事 , 都可见那欢快的舞狮活动 , 在锣鼓快、慢、轻、重的打击乐声中 , 一只或数只威武的醒狮在舞狮者的导引下 , 或昂首阔步 , 或俯颈低头 , 或摇头摆尾 , 或搔头洗耳 , 或舔毛擦脚 , 或噬炮吞烟 , 或登高抢球 。围观者兴高采烈、击掌叫好 。舞狮 , 是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 , 也是一个倍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游艺节目 。把百姓的欢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龙灯舞
龙灯的龙身是用竹木扎成骨架 , 一般七至九节 , 龙头造型生动、雄伟 , 口、须、角、目栩栩如生 , “龙衣”(龙皮)用布绘以龙甲 , 头尾各节有一木棍支撑龙身 。表演时每人各执一节 , 前有一人引珠、龙头抢珠、龙身各节及尾随龙头的活动而舞动向前 。并以欢快的唢呐锣鼓伴奏 。活动时 , 龙灯多与狮子、竹马、旱船等配合 。
舞龙是淮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的游艺民俗 , 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之一 。在民间舞龙 , 最早是用来求雨的 。经代代相传后 , 舞龙成为今天一种重要的喜庆活动 。
竹马舞
竹马是用竹篾扎成马身骨架 , 蒙以纱布 , 外贴马毛(用彩纸剪成) , 马头可活动 , 马脖子及演员脚上均系铜铃 。表演时 , 马身系于演员腰间 , 随着音乐和锣鼓节奏 , 用手操纵马头表演 。一般竹马为10匹 , 各色相间 , 后有一头黑瘸腿骡 。表演时 , 瘸腿骡又踢又扒 , 前窜后跳 , 捣乱队伍 , 藉以活跃气氛 。
旱船舞
旱船的船身是用竹子和布结合扎成 , 长约2公尺 , 上有彩篷 , 下有彩围 , 船身及篷上扎各色彩花 。表演时 , 船身系于女舞者腰间 , 前进时作行船状 。另有一艄翁在旁撑船 。表演时边模拟行船动作 , 边用民间小调演唱 。旱船是淮北民间游艺之一 。逢年过节 , 城乡各地都流行这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表演 。
花车舞
花车舞 , 即用竹棍扎成独轮手推车 , 上有篷 , 四周饰各色彩花 。车把系于女舞者腰间 , 车周有彩围 , 车上紧靠女舞者腰根用稻草扎一假腿 , 着彩裤、鞋袜 , 似女郎坐车状 。车前有一“小儿”拉车 , 后有“老爹爹”推车 , 三人配合模拟表演车子的前进、后退、左右转、上下坡、陷泥洼及翻车等动作 。花车的表演欢快、活泼 , 富有情趣 , 有一些模拟动作为后来的戏剧表演所借用 。
花棍舞
花棍舞 , 俗称打花棍 , 又称“打莲湘”、“霸王鞭” , 是淮北地区民间流传极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歌舞表演形式 。因表演者手持一根3尺长、中间开孔穿有铜钱的竹竿 , 上下飞舞 , 表演时 , 从头打到脚 , 从前打到后 , 边打边唱 , 人数不拘 , 唱词多据民间唱本 , 也可现场编唱 , 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 , 变换快慢节奏 , 发出清脆的响声 , 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而被称为“汉族民间舞的又一瑰宝” 。
高跷舞
高跷是在演员的两腿上各绑一根高木腿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 。木腿上部安有脚踏板 , 踏板高低根据高跷人的技艺精劣而定 , 一般为1米左右 。表演时高跷演员各扮一戏剧人物 , 如秦琼、白娘子、许仙、小青儿等 , 每手夹持两块小竹片 , 随音乐、锣鼓声打以节奏 。表演形式和内容根据演员自身条件而不拘一格 , 可演一段戏曲插白或一折戏 , 也可演扑蝴蝶、丢叉及各种队形变换 , 也可进行杂技或武术表演 。
摔跤舞
摔跤舞 , 俗称“二鬼摔跤” , 又称“二鬼扳跌” , “二娃摔跤”、“二喜摔跤” , 最早是一种祭祀舞蹈 , 后逐渐演变成民间曲艺 。一人操纵俩“鬼” , 然后“二鬼”以抡、转、滚、翻、摔、扫、踢、挡、托举等摔跤技巧 , 互相扭摔 , 造成背上“二鬼”相互厮打的形状 , 幽默风趣 , 逗人发笑 。其中的“鹞子翻身”、“枯藤缠树”、“力托泰山”、“就地十八滚”等动作已经成为民间绝技 。“二鬼摔跤”表演可在舞台上 , 也可以在场地上进行 , 有的还在桌子等高台上进行 。
大头舞
大头娃娃俗称“大头和尚舞” , 在淮北地区广为流传 。每逢新春佳节 , 民间舞蹈“大头和尚”便以“太平会”名义 , 走村串户 , 恭贺新禧 , 消灾祈福 。其表演是将纸制大头和尚变形面具套在头上 , 由两个分帖子的人领路挨家分帖 , 口讲吉利话 , 待户主出钱后 , 便将贺年帖贴在门上 , 然后再表演舞蹈 , 动作机械、诙谐、滑稽 , 锣鼓节奏别具一格 , 充满欢乐气氛 。
独杆轿
独杆轿(又叫压杆儿) , 就是由一化装小丑坐在一长杆儿的一端 。将小丑抛上抛下 , 小丑扇着扇子做着各种花样逗群众乐 。通常在节日喜庆时沿街活动 , 吸引许多群众追逐观看 。独杆轿是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竹杆 , 两个人抬着 , 一个人坐在竹杆上 , 配合锣鼓点 , 做出各种有趣的表演 。
【濉溪民间歌舞】挑花篮
挑花篮又称花篮舞、担经挑 。在淮北民间艺术活动中 , 一般都有前导队 。前导队以挑花篮为主 , 挑花篮的人员多装扮成古代仕女模样 , 浓妆艳抹 , 穿着古代织锦服饰 , 挑着花篮不停地穿插、移位 , 变换着队形 , 舞步颇为轻盈 。挑花篮以打击乐伴奏 , 主要是烘托表演的情绪与气氛 。舞蹈中穿插的演唱曲调 , 多以当地流传的“花鼓子”为主 。曲调欢快活泼 , 旋律优美抒情 。演唱多采用一人领唱 , 姑娘齐和 , 或是你问她答的对歌形式 。
赶毛驴
赶毛驴 , 俗称“跑驴舞”、“犟驴舞” 。解放军南下时传至淮北 。“毛驴”一般是用纸、布或橡皮制成 , 外观涂黑色 , “驴脖子”吊铜铃一串 , “驴头”挂红绸 , 选一位英俊秀气的少女“骑”上 , 少女两手紧握“驴缰” , 跑动时故意晃荡 , 活像一头真毛驴跑动 。后面紧跟一位英俊的男子 , 头围白毛巾 , 身束红丝绸 , 或其它色腰带 , 手执长竹鞭 , 鞭梢拴一撮红毛绸 。当秧歌队扭大场时 , 赶毛驴即可自由奔场 。有时还让赶毛驴打场子 , 女的有意让毛驴嘴碰观众 , 吓唬后退 , 男的红缨鞭可在空中放响声 , 并示意观众扩大圆场 。
撅棍舞
撅棍是于清代中叶 , 在背棍(阁)和抬棍(阁)盛行时期派生出来的一种高空舞蹈 。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创造的一种空舞艺术 。其造型是用一根长棍 , 以布缠裹 , 置于棍座之上 , 由数人操纵棍的根端 , 棍梢缚一男孩坐骑 , 装扮《仙童驾鹤》、《神童登云》、《七品芝麻官》等 , 有的涂丑脸 , 戴串铃 , 吹口哨 , 持蝇帚;有的身穿马褂 , 足登皂靴 , 扮作皂史、县官等 。表演时 , 由操纵者按压棍根 , 压得低起得高 , 左右旋转 , 忽起忽落 , 演员在空中抖动串铃 , 挥舞蝇帚 , 两脚踢地 , 尔后操纵者放松压力 , 棍梢徐徐而下 。
拉洋片
民间技艺“拉洋片”历史悠久 , 清朝同治年间的“拉洋片”就以其表演方式的独特 , 道具新颖而深受人们喜爱 , 它集响器、画片于一体 , 其操作均由一人完成 , 或以历史传奇为题 , 或以社会现实为题 , 针贬时弊、自编自唱 , 唱词通俗易懂 , 寓教于乐的绝技 , 在民间广为流传 。拉洋片的艺人 , 起初所拉的大片是由专业画工绘制 , 同现在电影银幕那么大 。
抖空竹
抖空竹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杂艺游戏活动 , 流行全国各地 , 尤其北方为盛行 。空竹由圆盘和轴两部分组成 , 圆盘边上有哨口 , 用线绳缠绕在空竹的轴上 , 通过两手握的杆与连接着的线 , 可以把空竹转动和舞动起来 , 并发出悦耳的响声 。
空竹多为单圆盘或双圆盘 , 又叫单葫芦头或双葫芦头 。初学者先用双头空竹学习 , 因为比单头空竹容易掌握些 。而单头空竹玩起来变化灵活 , 花样繁多 , 为最常见的空竹玩法 。
扭秧歌
扭秧歌 , 也叫秧歌舞 , 在淮北城乡广为流传 , 是一种规模大 , 有气势且极富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形式 。秧歌队少则三、五十人 , 多则一、二百人 , 领队者手持一把用彩绸装饰的花伞 , 被称为“伞头”或者“伞把子” , 既是秧歌队的指挥 , 又是善于即兴编创歌词的好歌手 。
秧歌的曲调非常丰富 , 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有几百首 , 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