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燕子窝祠”

陆河县东坑镇飞燕村“燕子窝祠” , 是陆河及邻近市、县朱姓的祖祠 。“燕子窝祠”又称“文公祠” , 被民间美称“燕子伏梁” , 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 , 至今已有620多年历史 。2012年5月 , “燕子窝祠”被陆河县政府确定为首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
“燕子窝祠” 按上五间、下五间客家民俗结构建设 , 延续了明清的建筑传统 , 布局上也体现了古代讲究风水的理念 。祠堂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 , 分主祠和左右两边附属建筑结构 , 呈“一字型”排开 , 结构严谨 , 布局合理 , 雄伟壮观 。祠堂门前是宽阔的朱熹文化广场 , 文化广场布局新颖别致 , 广场地面铺贴环保砖 , 间种绿化柔草 , 广场边缘设置宣传栏 , 及时宣传朱氏宗亲乐施好善事迹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文化气息浓厚 , 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祠堂正面外墙壁用大理石浮雕“二十四孝”图装饰 , 如沈云英忠孝双全图、狄仁杰望云思母图、闵子骞芦衣顺母图等 , 历史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 雕刻技艺令人叹服 。祠堂正门两旁金字大理石上雕刻楷书对联“紫阳世泽 , 沛国家声” , 门楣上书题“朱氏宗祠”四个楷体大字 , 字体苍劲有力 ,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
迈进大门门坎 , 里面豁然开朗 , 祠内雕梁画栋 , 百灵鸟柱 , 双龙雕刻 , 图像逼真,流光溢彩 。前厅悬挂墨低金字“文公祠”牌匾 , 左右上墙分别画有“状元及第”和“郭子仪拜寿” , 两旁厢房刻有“晋禄”、“加冠” , 右壁联“才储八斗誉载龙门学富五车名题雁塔” , 左壁联“福寿俱增位登凤阀思威共仰勋著麟台” , 中厅两旁雕梁篆形字印有“三星贺寿”、“张飞战吕布”、“姜太公遇文王”等历史名人典故 。飞檐彩壁 , 双凤百花图 , 八卦图 , 尤其是石雕、木刻的飞燕 , 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 置身其间 , 如入宫殿 。前厅与后厅中间为天井 , 两侧有厢廊连接 , 整体布局非常合理 , 里面摆设布置错落有致 。左片厢廊墙壁镶嵌一块大理石 , 上刻《朱子家训》全文 , 共522字 , 通篇以对偶式一气呵成 , 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为人处世之德 , 劝后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 全面阐述了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 。如:“父之所贵者 , 慈也 。子之所贵者 , 孝也 。”对于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 。据悉 , 海内外朱氏后裔到燕子窝祠祭祖时 , 必诵读一遍《朱子家训》 。连廊另一侧有两则劝世格言 , 分别是“读书起家之本”和“循礼保家之本” , 哲理深刻 。在上厅 , 两根镂刻大龙柱、两根椭圆型石柱 , 以及两根方柱 , 整齐排列大厅两旁 , 犹如两排威武大将 , 齐心协力挚着上厅桁瓦 , 既显得雄伟 , 又美观大方 。大厅左右两侧墙上挂着一付朱熹字迹木刻板联 , 联题“善为传家宝 , 忍是积德门” 。大厅右边墙壁上挂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相片 , 相片装帧精致 , 两幅相片画乃故宫博物院收藏画陈子藏复画品 , 画像栩栩如生 , 配色自然鲜活 。
“燕子窝祠”除了建筑设计艺术有特色、家训文化底蕴深厚外 , 还有广为传诵的神奇 。神奇之一 , 祠堂内蚊虫绝迹 。走进祠堂 , 里面墙壁、瓦顶、柱梁等 , 难觅一点蛛丝 , 更别说找到蚊子、蜘蛛、蟑螂、苍蝇等蚊虫 。据当地长者介绍 , 每逢四、五月间当地天气潮湿 , 飞燕村周围蚊虫随处可见 , 惟独祠堂内没有 。有人坐在祠堂大门的门坎上 , 伸出门坎外的那只腿同时有多只蚊子叮咬 , 而伸进祠内的那只腿就没有蚊子叮 , 这不得不让人称奇 。神奇之二 , 祠堂瓦顶不粘树叶 。“燕子窝祠”周围种植着不少绿竹、树木 , 它们的高度大多超出祠堂 , 每日都有不少枯枝黄叶被风吹落 , 但是数百年来 , 不管春夏秋冬 , 无论刮风下雨 , 祠堂瓦顶都保持一尘不染 , 绝对找不到一片数叶、竹叶、断枝等杂物 。据介绍 , 飞燕村住户每年至少要打扫清理瓦槽积物两次 , 而“燕子窝祠”瓦槽不粘一片树页、不积一点杂物 。风水先生对此大感兴趣 , 纷纷前往探究 , 寻找祠堂“神奇”的谜底 。
【神奇的“燕子窝祠”】 飞燕村“燕子窝祠” , 建筑艺术颇具特色 , 并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 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乡村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