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纸扎

剑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白族为主的剑川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纸扎就是其中一项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主要分布在全县金华、甸南、沙溪、羊岑、马登、老君山、弥沙、象图等乡镇 。
剑川白族纸扎,又名扎作、扎彩、糊纸、彩糊等,其历史悠久,在白族地区影响深远,最早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以后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及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 。
剑川盛行于唐宋的“阿吒力”佛教科仪中就有以纸扎为表演道具的宗教舞蹈《散花》 。“阿吒力”属大乘佛教密宗,一般认为由印度、缅甸经西藏传入,另说由中原传入 。传入剑川后与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点,颇具民族性和地方性,被白族称为“阿吒力”教 。“阿吒力”教中的《散花》为双人或多人舞,舞者持五彩纸花束歌舞,以此酬谢佛祖 。所谓:“一花五叶祖师传,拈此花供养菩萨” 。《散花》舞姿婀娜多姿,舒徐有致,动作细腻,富有韵律和造型美 。舞毕,要将五彩纸花散到各方,任由人们抢捡 。民间说法,抢到花朵的人,求财财运亨通,求安身体健康 。
如今,在剑川白族地区,每逢丧事、喜事、祭祖、祭神以及庙会、各种宗教礼仪活动和节庆活动,都要用到纸扎用品 。用纸扎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能起到安慰悲伤、调解消极感情的作用;用纸扎艺术形式来祭祀祖先、神灵,能表达心中敬畏和祈求福祉的诚意;而在各种节日庆典、庙会等民间民俗活动中,纸扎艺术不仅能增加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更能表达人们心中各种美好的祝愿和祈求 。
剑川纸扎根据用途可分祭祀类纸扎、节庆类纸扎和百花工艺类纸扎 。
祭祀类
本主寺庙中:剑川广盖本主寺庙,各本主像前都有纸花供品,祭祀观音菩萨则常用纸莲花等,四大天王及脚夫又常出现在道教科仪中 。
灵堂中:丧事灵堂前常设人物和动物、花圈等纸扎,如童男童女、开路神、狮、象、鹿、马、金银树等 。送葬时,纸扎品列在死者前开路,到了坟地后,以火焚烧随葬 。祭祖先、神灵:用纸扎艺术形式来祭祀祖先、神灵,能表达心中敬畏和祈求福祉的诚意 。
节庆类
在节庆期间的“龙舞”、“狮舞”等民俗活动中,最常见的道具白鹤、鹿头、弥勒、狮首、龙头、龙尾等都属于纸扎,其造型质朴,色彩沉着,深受群众喜爱 。除“龙舞”、“狮舞”外,剑川纸扎还出现在以下节庆中:
“娃娃街”中的纸玩具:每年大年初五,甸南镇特有的“娃娃街”开市时,来自剑川十村八寨的民间儿童玩具艺人聚在一起,在此摆摊设点,卖儿童玩具 。“娃娃街”又名“阴阳街”,相传,每年除夕到正月初五,已去世的亲人都要回家过年 。初五这天一同赶街,死人活人就能见面 。一见面后又离别,让人悲痛欲绝,哭声震天动地,惊动了玉帝 。于是玉帝下旨,凡来赶“娃娃街”的人都要戴面具 。面具一戴,阴阳间的亲人难以相认,就不能相见了 。赶“娃娃街”的人所戴各种造型面具,如“猴子”、“猪八戒”、“武士”等都是纸扎品,制作时先用泥塑、木头刻好模型,然后在模型上糊裱几层纸,干后揭下模型上色,穿眼洞即成 。儿童玩具“依当苗子”,汉语意为大刀长矛也非常受儿童喜爱,制作时先用木头刻好模子,然后在模上裱糊纸,干后上色彩绘 。
元宵节的赛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佳节,每个村都进行赛灯活动,看哪家纸灯做得最好 。
“火把节”的纸升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家家户户门前竖小火把;每个村都要竖一柱大火把,由当年新添小孩的家庭来竖 。火把顶端都要扎五彩升斗,升斗类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丰收斗”、“莲花斗”、“彩凤斗” 。
百花工艺类
百花工艺类纸扎融传统染纸、剪纸、烫皱纸、粘合于一体,是涉及美术、自然等学科的一门独特民间艺术 。百花工艺类纸扎主要材料是白纸(含白绵纸)、碱性颜料(或食用颜料)、面糊等 。自然花瓣颜色是渐变的,用传统染色工艺染出来的白纸颜色也是渐变的,纸花花瓣的传神之处正在于此 。要什么样的花瓣、花蕾或花萼,剑川纸扎艺人都是用手和剪刀信手拈来,或烫或折或皱,一朵朵形神独具的花就出来了 。玫瑰、牡丹、月季、菊花、梅花、桃花……上世纪60至80年代,纸扎百花工艺品在剑川很受欢迎,常被摆置到厅堂和婚房内 。金华镇何柏超和沙溪镇欧阳海育也因制作的纸花惟妙惟肖,精美逼真而家喻户晓 。
【剑川白族纸扎】 剑川白族纸扎根据材料及工序不同可分篾编类纸扎和百花工艺类纸扎 。动物、人物等需要篾编为形的纸扎为篾编类纸扎,而千姿百态的纸花则不需篾编为形的为百花工艺类纸扎 。
篾编类纸扎融剪纸、绘画、篾编和裱糊于一体,是一个涉及美术、民俗、宗教等的一门独特民间艺术 。篾编类纸扎工艺,主要材料是竹条、白绵纸、浆糊、五色纸、各色颜料等 。篾编类纸扎要经过剖篾、烤篾、扎骨架、裱糊、彩绘、组装等主要工序,这其中最难的要数扎骨架,扎骨架是以篾构形的,就像绘画中要以线条构图一样,两相比较绘画中线条错了可以重画,扎竹篾却要一气呵成 。民间艺人备好料后,根据所扎要求能即兴扎出各种动物、人物的篾编形状,遇到弧形时,弧多少度都分毫不差,这全凭艺人手上的火候和感觉,是一门“揣扎”工艺 。备料时选用的竹子也有讲究,竹子必须是三年以上的老竹,竹节要平而长,富有韧性,能抗拉力,不易折断 。扎好骨架之后,在扎好骨架上裱糊几层纸,干后彩绘组装即成 。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方能做出地道的剑川白族纸扎 。作品如金童玉女、开路神、龙、马、狮、鹿、弥勒等,造型质朴逼真,深受群众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