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因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夫妻都要生育五六个子女,甚至还有超过10个子女的 。在随着子女婚娶出嫁,后代繁衍,亲属之间就出现了繁杂的辈份关系,互相之间的称呼就必须有较为严格的界定,使称呼的对象既符合辈份的要求,又使外人听了便知道双方辈份和亲属关系 。
子女对父辈的称呼 上世纪70年代前,儿女一般都称父亲为“爹”“爹爹”,也有叫“大”或“大大”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部分城市人对父亲的称谓开始由“爹”改为“爸爸”,现在城乡基本都管父亲叫“爸爸” 。对父亲的兄长,依序称“大佬”“二佬”等,相对应的夫人称为“大妈”“二妈”等;对父亲的弟弟一般称“大爸”“二爸”“尕爸”,相应的夫人则称“婶婶” 。现在,人们对父辈的兄或弟基本都称“叔叔”,或“大叔”“二叔”“尕叔”等,对其夫人称“婶婶” 。
子女对父亲姐妹的称呼 子女对父亲的姐妹一般称“姑姑”,或称“大姑”或“姑妈” 。在农村,干脆称叫“姑娘”或“娘娘”,这与现在把女儿叫“姑娘”是两个概念 。不论对“姑姑”如何称呼,对其丈夫均称“姑父”,但个别也有称“姑爹”的 。
子女对母亲兄弟姐妹的称呼 不论子女对父亲的称呼叫“大”“爹”还是“爸”,但对其母亲都叫“妈”“妈妈” 。对母亲的兄或弟称舅舅,只是按年龄大小依次称为“大舅”“二舅”“三舅”……对舅舅的夫人,按舅舅的排序依次叫“大舅母”“二舅母”“三舅母”……对母亲的姐姐,称其为姨妈,对姨妈的丈夫称为“姨爹” 。母亲如果还有若干姐姐,按年龄顺序称“大姨妈”“二姨妈”……相应的就有“大姨爹”“二姨爹”……对母亲的妹妹称“姨娘”,对其丈夫称“姨父” 。,有若干的话,按序称“大姨娘”“二姨娘”或按“姨父”的姓氏称“×家姨娘”“×家姨父” 。
子女对父亲和母亲父母的称呼 子女对父亲的父母均称“爷爷”“奶奶”,这在全国都是一样的,唯对其母亲的父母称呼就不一致了 。现在社会上较为统一的称呼是“姥爷”“姥姥”,外爷、外奶 。但随着地域的变化就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称“外公”“外婆”,敦煌较为统一的称呼是叫“尉爷”“尉奶”,标准的叫法应该是“外爷”“外奶”,可能由于方言发音变化演变成了“尉爷”“尉奶”,现在大部分人仍是这种叫法 。
女婿对岳父母称呼 旧时多称“泰山”“老泰山”、岳丈、岳父、岳母 。在敦煌,女婿对岳父母则称“姨夫”“姨娘”,现在则有所变化,均称“爸”“妈” 。一般在对别人提起岳父母时多称“老丈人”“丈母娘”,或称孩子他(她)外爷、外奶 。
【敦煌直系亲属间的称呼】 丈夫对妻子称谓 旧时多称“贱内”“内人”“家里的”“屋里的”“婆姨”“婆娘”,或称“孩子他(她)妈”,或“老婆子” 。现在多称“老婆”,非正式场合或称呢称,或直呼其名,正式场合称“妻子”“爱人” 。
妻子对丈夫称谓 旧时多称“男人”“老汉”“老头子”,或“孩子他(她)爹、爸”,“他(她)爹”“他(她)爸”“掌柜的” 。现在则多称“老公”“家长”,或称呢称、或直呼其名 。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父母称男孩为“儿子”“娃子”,称女孩为“女儿”“女子”“丫头” 。爷爷、奶奶将孙子辈的子女称为“孙娃子”“孙子”“孙女”“孙丫头” 。父亲对同辈兄弟的儿子称“侄子”“内侄”,对其女儿称“侄女”,对其姐妹的子女称为“外甥”或“外甥女” 。母亲对其兄弟姐妹的子女统称为“侄子”“侄儿”或“侄女” 。
- 敦煌民间节日饮食习俗
- 甘肃酒泉敦煌建房民俗
- 咸阳旬邑民间的成丁礼——“赎身”
- 济南明湖春节庙会
- 山西屯留民间的圆锁风俗
- 民间的狐仙信仰与崇拜
- 马氏布偶:东北民间的古老技艺
- 河南民间的面条习俗
- 豫西民间的育婴习俗
- 直系亲属去世后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