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丧葬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儒家思想又推崇以“孝”治天下,主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百善孝为先”,孝文化遂成为社会伦理的核心,“孝”主要包含“生养、死葬”两个方面,故葬礼的隆重程度遂成为考验子孙是否孝顺的一项重要礼仪 。
【靖远丧葬文化】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的葬礼已大大简化、改革,新式的追悼会已现普及之势,但在甘肃靖远民间的葬礼上,依然可见古代葬礼的遗风遗俗 。
在靖远,葬礼不但要礼节周到,规格还要高,隆重,孝子要哭的悲哀,亲戚朋友都要去祭奠,请来帮忙的人也很多,有看地方选日子的阴阳,有做棺材的木匠,有油漆的画匠,有吹锁呐的鼓乐,有大灶的厨师,这些人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就是大东,还要有一大帮招待服务人员,采购供水烧火掌盘洗碗迎接客人等 。丧礼的程序非常复杂繁琐 。除了做寿衣、盖老房(做棺材)、修茔(俗称“打墓”)、入殓(又称“殓棺”、“掩棺”)等程序外,还有以下十三项常见程序 。
一、报丧及设灵堂
人死之后,子女要随即向亲友报告死讯及丧期、葬期等有关事情 。报丧亦称“告丧”、 “赴告”“讣告” 。在开吊之前首先要布置灵堂 。灵前安放一張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烛台和長明灯等 。在沒有收殓之前,这盏長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 。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 。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 。据说,怕受所謂"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 。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須要搭灵棚 。丧家要请纸匠做丧事中用的各种纸,最重要的是门头纸,俗称大纸 。
二、丧礼中的礼制
晚辈給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這本來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來,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緣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來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
三、追悼
进行揭碑追悼仪式时,首先请碑,请遗像,献果南茶奠酒,上香烧纸焚黄 。请参加追悼仪式的礼宾就位,给礼宾披红挂花,然后鸣炮奏乐,一请礼宾两人揭碑 。二是请一人宣读碑文,一般读碑文者是撰写者,因碑文没有标点,又有点文言成份,普通人有时读不下去 。其它的礼宾都身披红被面,或红毛毯 。垂手恃立两旁 。三是娘家人讲话,请娘家人对死者的一生和子女的奉养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娘家人先评说死者功德,再论子女在死者生前是否孝顺 。孝顺者,当众褒奖,可披红挂彩;反之则当众训斥 。对死者有虐待行为者,则用丧棒抽打,甚而让其跪地,头顶烧纸盆,以示惩处 。此时,不论娘家人如何挑剔责难,孝子们都不敢有丝毫的不恭和不敬 。这其实就是一场孝敬和赡养父母的现场教育评审大会 。四是来宾代表讲话 。五是亲属代表讲话 。六孝子泣读祭文 。七是孝子代表致答谢辞 。最后是礼成,礼宾退位,孝子致哀 。这即是丧事中的活动高潮 。
四、领羊,也称“领路羊”,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的民间丧俗 。领路羊一般多选白头、白蹄的全纯白大尾肥羯羊来充当 。领的羊有娘家人拉来的羊,有东家准备问信的羊,有女儿拉来的羊,也有侄女儿和外甥拉的羊 。
在领羊时,羊就成了亡灵的代表了,亡人的灵魂此时就附著在羊的身上,孝子们把羊围定后,主持人大东就开始说话了,问亡人有没有什么说的事,如果没有牵挂的人和事,就开毛大领,意思就是让羊浑身摇摆拌动 。如果有说的,不放心的事就让当事人说出来,此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如有人恰好说准了亡人临终牵挂的人或事,这时羊全身抖动,鼓乐齐鸣,孝子嚎啕大哭 。哪声面让人声泪俱下,置身其境,如不堕泪者其为人必不孝也 。也有浇水遍地,羊始终不抖者,令敬献之人尴尬,最后只好在围观的众人的起哄圆场声中草草收场 。
五、游铭旌,这是女婿外甥为了表彰死者生前美好的品德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女婿外甥手持铭旌,沿着街道大路巡游 。巡游回来后,女婿外甥把着铭旌,跪在彩门前,不肯进门 。这时候,就需要主家代表(一般都是死者的儿子)赎铭旌 。女婿外甥一边哭诉对死者的怀念,一边诉说自己的辛劳,说自己为祭奠死者,鞋也跑烂了,钱也花光了等等 。主家一边劝慰,一边给女婿外甥塞钱,要是钱达不到要求,女婿外甥就跪地不起,并抱紧铭旌不撒手 。尤其死者年龄比较大的,被称为“喜丧”,在某些环节是可以嬉闹的,赎铭旌就是其中一项,为了热闹,双方拉的拉,劝的劝,围观者起哄嬉笑,最终以主家拿出双方可以接受的现金后,连夺带抢,将铭旌赎回,挂在灵堂 。
六、念经
靖远北部地区的丧事活动时间长仪式多而隆重,开吊至少为两天,为桥榜大纸,第一天请阴阳先生念经,超度亡灵,在出纸时念招亡经,赞亡经,门口施食经,对灵经是念给亡人的,意在超度亡灵,正式唁吊这一天要为亡人供午,。再长点的有小三元,最长最复杂的是大三元,小三元开吊时间为整三天破五天,大三元开吊时间为整五天破七天,这么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做法事,扬幡祷幡,白色的是阴幡,黄色的是阳幡,念经请神,供神时也要念经,也有消灾免罪的经,发文送神的经,招亡赞亡的经,大报恩经,救苦难经 。唢呐吹的调子一般是悲苦的音调,一般迎客时(也称迎饭)吹老龙王哭皇经,雪梅吊孝,出纸时吹将军令,其余时间念什么经吹什么调,跟着吹,丧礼完后可以吹一些花音 。如流行的歌曲之类 。
七、燃灯、渡桥
燃灯一般在开吊当天晚上进行,渡桥在下葬前一天晚上进行,其目的是送仙人送亡灵,超度亡灵进入极乐世界 。
八、守灵,死者安放停当,灵床两边铺上麦草,子孙开始披麻戴孝,子女、儿媳、女婿、长孙戴全孝,然后跪坐在草铺上焚香燃纸,昼夜守灵 。
灵前摆放供桌,供献“倒头”饭(一碗黄米饭,插一双筷)、一副“盘”(即10个枣鼻馒头)、燃灯、香炉、供酒、茶、糕点、果品之类,烧纸盆放置在供桌前,供吊唁者焚纸 。
整个丧礼期间,由“大东”(总管)全权安排,子女们不再插手,专心一意当孝子 。孝子身着孝服,纽扣不整,麻绳束腰,靸拉鞋子,手持丧棒,不梳洗打扮,低头躬身,只在灵堂前烧香化纸,迎来送往 。灵前不能离开人,也不能让猫、狗动物近前 。男孝子在屋内,女孝子在屋外台阶上,均坐草铺,一切事务均由请来的大东负责安排 。
吊丧,吊唁时间从丧礼的当天(正日子)早上开始,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亲房当家、左邻右舍等闻讯前来吊唁、焚纸,吊唁者的奠仪礼为现钞、祭羊、盘纸、纸幡、挽幛等,现在多为花圈 。
盘丧,是指族中男子和邻居到灵堂陪伴孝子守灵 。盘丧的时间是从停丧的头一晚直到葬礼结束 。这期间,除去女人,族中人人都可去盘丧 。尤其是下葬前一天晚上,盘丧的人灵堂内下棋、打牌、玩麻将,陪伴孝子消磨时间,化解悲伤,俗称“吵灵” 。
九、喂马
喂马是死者女儿在下葬前一天,为将送死者上路的大红马及马夫备草备料、准备盘缠、嘱咐叮咛路上注意事项等的一项活动 。表达了女儿对死者的牵挂 。其过程令人肝肠寸断 。
十、出殡 。“起灵”时,鞭炮齐鸣,送葬人帮抬出门,一孝子怀抱纸盆退出大门 。出了大门,将灵柩绑好抬杠和牵绳后,由八个强壮的小伙子抬起灵柩(另有若干人分组、随后准备随时替换),孝子们在前方拉纤绳,阴阳、唢呐随后吹吹打打,小跑奔向墓地,一路不得停留 。送葬路上,有孝子中专人负责抛洒“路钱” 。沿途所经人家都在路旁、家门点燃麦草,为亡者送行 。鼓乐齐鸣,爆竹声声,甚是壮观 。
十一、下葬,下葬要按阴阳事先选好的时辰进行 。大多在日出前下葬 。下葬前,孝子们要先“铺堂”,就是往墓坑里抛撒钱币、烟酒,以示祭奠,实则是给打墓人(俗称“扫堂人”)的酬金 。“扫堂人”最后按照孝子的要求修整好墓坑,扫净墓底的脚印,退出墓坑 。接着众人搭手,把棺材徐徐下到墓坑,摆正灵柩的首尾方向,把铭旌展开放在棺盖上,并在墓坑顶端的小龛里安放长明灯,将装满烧纸纸灰的纸盆放进专门设置的位置 。接下来,阴阳念经后先扔三锨土,此后娘家人填土,随后,孝子、孝眷依次填土后,送葬的众人一起上前填土成坟 。孝子们在墓前下跪,焚烧纸活、祭品,最后离去 。
十二、攒三 。下葬第三天,孝子前往新坟祭奠,并将新坟再次仔细修整一番 。
十三、做“七”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 。即使是靖远同一个县,甚至同一个乡,葬礼程序还有不少差别,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