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年四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庙会,同样让山西人年节之外的平常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探起源
山西的庙多 。十年九旱的客观环境,让生计艰难的山西人太想过上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好日子了,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神仙身上,大张旗鼓地为神仙们盖庙,以便进香讨好神仙,希望神仙保佑他们生活丰裕,阖家幸福 。其结果,随便走进山西的一个村子,不论大小,无论贫富,都可以看到一座或多座青砖飞檐的庙宇 。庙宇规模或有不同,但里面无一例外供着一个或多个神祗,或贤哲,或佛祖,或道尊 。虽然通常供贤哲处为祠,供佛祖处为寺、庵,供道尊处为观、宫,但在老百姓那里却无甚区别,统统称为庙 。
旧时山西庙多,境内几乎村村皆有庙,原平县一个叫辛章的村子竟有庙宇27座 。就连那些三五户人家的山庄窝铺,也会有一座五道庙或奶奶庙之类的小庙 。可见当时祀神风俗的普遍 。既是庙宇,自然要祭祀,祭祀的日子通常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 。由于祭祀之日香客众多,游人蚁聚,一些商贩便摆摊售货,久而久之,形成庙会集市 。
山西的庙多,庙会自然多,寿阳县旧时每年较大的庙会有上百次之多,晋北小县河曲412个自然村,每年大小庙会90多个 。至于著名的佛教胜地五台山的寺院庙会,民间有谚形容:“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普通会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五台山六月庙会 。在山西,若论庙会最盛大者,当属洪洞县广胜寺庙会;若论庙会最有特色者,则数翼城汤王庙会;若论时间最长者,当属乡宁县四月八古庙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其他形形色色的庙会,如农历四月初四双凤山庙会、四月初八天佛寺庙会、四月十一老赵庙会、四月十五清虚寺庙会、四月十八方山庙会、四月二十五龙门河庙会、五月初一阳坡庙会、五月十三关公庙会、六月十四神山庙会、七月十二马王庙会,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
这些多得数不过来的庙会里,祭祀着多得数不过来的神祗 。除了观音、城隍、财神、文昌、吕祖、关公、泰山娘娘等全国通行的大牌神祗外,还有范围较小的地方神祗,如山西、河北等地供奉的狐突、程婴,也有一些一方一地的小神仙,寿阳双凤山庙会所祭祀的玉龙圣母,只是本县一位叫常双凤的姑娘 。
祭祀的神祗多,完全在于人们的现实需求多,古代实用理性和现代实用原则注定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实用特点 。最终结果自然出人意料,让山西人的日子过得有了味道的,不是那些被四时供奉得至高无上的神仙们,而是山西人自己 。
不是么?庙会祭祀之外的旅游、娱乐、贸易等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多的内容,是山西人向往庙会最根本的原因,它让平常日子里的山西人总有盼头,平淡的日子也因此有了色彩,有了滋味……
品味道
“庙会快到了……”人们掐着指头计算日子,这时,空气里已经开始弥漫着庙会上那种特殊的喜气洋洋的味道 。日子一到,不要谁督促,也不要谁提醒,男女老少一起兴致勃勃地朝那个圣地奔去逛庙会去 。
香火的味道肯定是庙会曾经最主要的味道,在山西,庙会早在唐代就开始了 。山西人称赶庙会为“上庙”、“朝山”、“迎神赛会”、“逛庙市”等,山西的庙多,有庙就有会,于是山西庙会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原本因祭祀神仙而起的形形色色的庙会,在山西人手中逐渐被做成了一盘他们爱吃的“大杂烩”,山西人将旅游、娱乐、贸易全部“烩”入其中 。
庙会那混合味道,就是一种喜洋洋、乐呵呵的味道 。庙会上,山西特有的锣鼓、高跷、秧歌、赛马、花车等娱乐活动纷纷登场,且各有特色,清徐一定会有背棍,翼城一定会有花鼓,而忻州则一定会有摔跤 。庙会上红男绿女,人山人海,汗味、花粉味、奶味、烟草味交织在一起,胜似正月闹元宵 。而在解州庙会上,还会有皂荚叶的味道,过去解州人逛庙会,多采购或制作“红花串”并佩戴皂荚叶 。相传黄帝和蚩尤在盐池作战,蚩尤张起雾幛,使人看不见方向 。后来黄帝发明了风车,辨别了方向,但作战时还是分不清敌我 。黄帝发现蚩尤部身披树叶,遇见阳光就蔫,于是命令士兵佩戴遇阳光不蔫的皂荚叶以及可以驱雾的红花,从而战胜了蚩尤,佩戴红花串和皂荚叶的风俗由此被保留下来 。这个风俗缘何成为解州庙会的特有风俗,其间还有一些不解之谜 。可以肯定的是,红花串和皂荚叶为解州庙会带来一种特殊的味道,使得解州庙会在山西庙会中更具特色 。
清风吹过,一定会飘过一阵阵食物诱人的香味,寻着香味过去,炸糕、抻面、水饺、荞坨、熟肉带着麦香、菜香、肉香、油香扑面而来,叫人不由生出口水 。买一块炸糕,边吃边逛,看商贾摊贩,分行设市,听吆喝声、叫卖声,香喷喷的糕吃在嘴里,香在心上 。
细细闻去,会闻到一股牲口特有的味道,不错,庙会常常还是牲畜交易的大好时机,解州庙会干脆又称骡马大会,届时,晋北和蒙古马匹、晋南黄牛、陕甘骡驴,还有泽州、潞安的肥猪,吕梁的山羊、绵羊齐集这里,人们当然不会因为牲口的味道坏了赶庙会的兴致,没有牲口辛勤劳作,哪有今天逛庙会的幸福?
许多逛庙会的人,未必信神,未必一定买东西,他们赶庙会的目的,就是凑热闹,就像今天城里人工作之余想娱乐一样,旧时乡间的人劳动之余也想歇歇,更何况,许多乡村比较闭塞,闭塞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庙会可以让人好好热闹,好好释放 。或许,他们就是想闻闻庙会的味道,那味道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无比 。日子中这种偶有的味道,便是他们生活的信念 。
观热闹
庙会之于山西人,往往如同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醋 。传统山西人大多数居住于农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过着自种自食、自给自足的生活,处在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之中 。庙会便成为这种封闭经济的有效补充,就像山西的面食要用醋来起味补充一样 。人们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与各种民间文艺表演,顺便敬神烧香,祈祷农业丰收与家庭幸福,然后恢复如初,平静地生活劳作 。
有了庙会的调味,辛劳琐碎、粗茶淡饭都变得有了声色,有了滋味 。
这样有滋有味的日子自然要被山西人珍藏起来并传承下去,于是庙会成为山西人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山西庙会的传承有赖于民间习俗制度的传承,传统庙会的祀神活动一般都由一个民间组织机构具体策划、自治、指挥,例如吕梁山区把祀神活动称做“闹社会”,其组织称“社家”,“会”设“会首”,往往由大姓望族担任 。社家的主要职责就是筹集钱款、摊派差事、陈设仗仪、教练文艺表演,最后组织祀神活动 。
香火等祀神的味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人们心间逐渐淡去,即使庙会上依然四处飘浮着香火味,却也抵不过浓烈的经济气息了 。为人们带来新气息的现代庙会,似乎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现代人的需求,它往往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庙会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比原来扩展了许多,比如由传统的五台山六月庙会发展而来的“五台山国际旅游月”,运城地区举办的“关公庙会暨经济贸易洽谈会”等新型庙会,将经济贸易洽谈、物品展销、民间文艺表演、名胜风景旅游等融合到一起,是传统庙会在新形势下的继续与发展 。这样的新型庙会,更多着眼于经济、技术和贸易的洽谈、成交及资金引进,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谓是庙会搭好台,经济唱大戏 。
新型庙会的脱颖而出,让百姓在老口味的基础上,又享受到了新的内容,那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美妙感觉,正月初一在太原动物园鸣锣开庙的2012太原庙会,以“龙”为主要布置元素,既有舞龙、背棍的欢腾,名特小吃的飘香,戏曲锣鼓的喧闹等传统喜庆热闹气氛,又有嘉年华、冰雕、动漫等现代时尚新颖气息,品美味,观美景,浓浓的年味让人们流连忘返,其乐融融 。
【山西的庙会】 从唐代开始的旧时庙会,到今天不断添新的新型庙会,山西庙会跨越千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总能想方设法让人们品尝到生活的馥郁,且品后依然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 山西娄烦的纸耍
- 山西介休饮食习俗
- 山西临猗万荣的吃会子
- 太原南屯三月三庙会
- 山西阳城七月十五的“面娃娃”和“花馍馍”
- 山西岚县岚城镇“面塑古庙会”
- vivo s15|vivo S15系列惊艳来袭,有颜有实力的机型不一般
- 山西曲沃民间工艺品
- 太原话里的“圪”
- 山西平顺县石城镇豆口村二月二古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