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古建筑边靖楼

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县城内,人们俗称之为谯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 。
【山西代县古建筑边靖楼】 1958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06月25日,边靖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边靖楼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边靖楼南北城券洞穿过,楼基高达13.3米,基顶长43米,宽33米,城台基底长49.9米、宽40米 。楼身高26.7米,楼顶为歇山式 。楼内面宽7间,深5间,四周围廊,三层于勾栏下加设平座 。
站在边靖楼抬头望去,“威镇三关”巨匾映入眼帘,“威镇三关”为雍正十年知州杨宏志所立,三关指的就是山西外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这三关在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塞外游牧民族入侵华夏的重要通道,大同盆地北方山势低缓,易入侵,这一带的屏障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守得住三关保得住太原,中原大地的人民能够安定 。
在边靖楼还有一块与“威镇三关”一并称为亚洲第一巨匾的“声闻四达”,边靖楼又称为“鼓楼”,楼内供设大鼓一面,遇敌来袭,鼓声为号,与钟楼钟声遥相呼应,共为兵民报警,使得消息能够传达到四面八方 。
“威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 。”边靖楼,靖边安民之意,守望着晋北,保卫着中原大地的和平安定 。如今,边靖楼作为晋北的标志性建筑,依旧有当年“威镇三关”之风,保卫晋北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 。
代州边靖楼被长城专家考定为长城第一楼,历与应县木塔齐名,素有“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称 。
谯楼高耸倚晴空,登眺冷然欲御风,为历代诗人学者所珍视,明代诗人冯明期曾写道:“莽莽来寒色,苍苍落野柯 。白云罞勾注,秋色满滹沱 。此日登临壮,百年感慨多 。边隅四战地,锁钥近如何?”
1947年秋叶剑英元帅曾登楼赋诗:“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 。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