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陶始祖雷祥

雷公,名祥,黄帝时代人,生于今陕西省白水县大雷公村 。他“能医善陶”,官任“处方”“陶正”等 。
史料载,雷祥曾与黄帝一起讨论医学理论 。他们深入研讨了三阴三阳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与病状、脉象相互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疾病的预后与四时阴阳的关系等,其过程和结果被写进《素问·阴阳类论》 。他们阐述了通过观察面部之青、赤、黄、白、黑五色的变化来诊断疾病;提出了要从色脉结合诊治疾病,要根据五色部位的转移来判断病证性质与病邪的传变;揭示了脏腑、肢体发生病变时在面部的分布位置等,其过程和结论被载入《灵枢·五色》……这一整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博大精深、体系完备的思想,从根本上厘清、确立了中医理论及其中医思维、中医智慧 。
此外,清代道光二十一年《重修雷公庙宇创建行宫戏楼碑记》亦记录了雷祥的重大医学活动:“雷公,祥,黄帝时人 。黄帝命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作内外经 。”
【医陶始祖雷祥】 值得称颂的是,雷祥还发明了用于煎煮中药的陶器 。创制一种简便、坚固且价廉的盛物之器,以解决百姓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是雷祥的心之所想 。一次,他从火灾中发现经过燃烧之后的泥巴变得非常结实 。受到启发,他开始潜心研究适宜制造陶器的土质及其器具造型、烧制火候、加工工艺等 。他用黏土捏成容器状,放在火上反复进行烧制试验,最终烧制出了理想的陶器,并广泛应用于包括煎煮中药等在内的日常生活当中 。
中药汤剂煎煮器具与药液质量密切相关,用陶器煎药,一来陶器与药物所含的成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毒副作用,药效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来陶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导热均匀,热力缓和,价格也比铜、铁、银类器具低廉 。陶器成为最为适宜的煎药器具,历经数千年沿用至今 。
传说,雷祥在一次烧碗的过程中被大火吞没化作青烟而去 。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雷公墓、雷公庙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贡生潘垦重修雷公祠,竖有石碑 。后人又修建了雷公亭、雷公塑像等供奉、缅怀,尊称其为“亚父雷公” 。现存之碑文《重修雷公亚父庙记》《重修雷公庙宇创建行宫戏楼碑记》以及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等文献中,均记载了雷祥的出生地、事迹和功绩 。
当地人非常信奉推崇雷祥,认为这样能“健其身,保其安,兴其艺,消其灾” 。每年4月22日和10月22日,人们云集于陕西白水县雷公庙、雷公墓烧香凭吊,求医祈福,隆重举行雷公庙会,以此来表达尊崇创造、尊重劳动、尊敬先贤之情 。
2009年,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