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年轻人逃离大厂:离开阿里去算命,百度毕业涨薪15%

工业互联网|年轻人逃离大厂:离开阿里去算命,百度毕业涨薪15%


采写/王红霞、左一
编辑/王红霞
今年5月份 , 沫霖从阿里离职后 , 转行做起了职业命理师 。
此前 , 她在阿里做了7年设计师 , 工作第三年就从校招P5逐级晋升到P7 。 与职级、薪资一起增长的还有疲惫感:重复性的工作内容、频繁的换老板、没有价值感的设计产出 。
“大厂的工作模式很消耗人 , 除了一份体面的薪水 , 真的获得不了任何东西” , 在沫霖看来 , 互联网不再有技术性革新带来的增量了 , 再怎么卷都是无效的 。
意识到继续下去只会浪费时间后 , 她果断离开 , 投入到已准备一年多的命理师副业中 。
沫霖的选择并非个例 , 大厂就像围城 , 城外翘首以盼 , 但城内往往苦不堪言 。 大厂的光环早已标好了价格:螺丝钉、高负荷、无意义感、个人生活的丧失……看清了代价 , 总有人会主动逃离 。
今年 , 还有大厂陆续进入“裁员”、“缩编”模式 , 不少社畜被迫离开 。
《财经故事荟》采访了几位从大厂出走的年轻人 , 有人为了更开阔的事业 , 有人为了有温度的生活 , 有人为了充盈的价值感 , 有人彻底离开了原来的职业路径 , 也有人只是换了新的环境 。
主动抉择和被迫离开的背后 , 是他们对大厂光环的反思和“我到底想要什么”的深刻领悟 。
从阿里设计师到职业命理师 , 我获得了久违的价值感2015年 , 沫霖大学毕业 , 彼时阿里还是校招的“香饽饽” , 大厂的光环闪闪发光 , 但却不是沫霖的首选 , 原本计划保研但落榜的她 , 随意向阿里投了简历 , 却在面试中过关斩将拿到Offer , 没想到这一做就是7年 。
沫霖入职的是天猫 , 负责大促营销的视觉设计 , 但她在第一个广告Banner的设计任务中就遭到了打击 。
她的理想是像匠人一样 , 不断打磨手艺 , 设计出好内容 , 但当她花了一个通宵 , 为Banner设计了精细的字体 , 将所有商品图重画成有趣的漫画风格时 , 得到的却是“非常糟糕”的反馈 。
“你根本不用去设计字体 , 直接用看得清的字体就好了”
“商品画成漫画反而不知道是啥 , 直接用商品图就可以了”
初期的两个月里 , 类似的打击和教育每天都在重复 , 重塑着沫霖对设计的认知 。
时间久了 , 她觉得自己只是在帮消费主义做嫁衣 , 再加上天猫营销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 不需要太多人工设计 , 种种因素让沫霖觉得工作丧失了价值感 。
这种丧失感在她晋升带团队时达到了巅峰 , 她的职责不再像一个设计师一样埋头干活 , 更像一个监工 。 “就像机械化生产一样 , 有固定套路 , 接到一个需求 , 按照方法论找到相似案例 , 分发给团队执行就行了 , 每忙完一个项目 , 就感到人生在无效的重复 , 很浪费生命 。 ”
更重要的是 , 沫霖有时会质疑这样的团队协作成果到底和个人有什么关系 , “未来我去找工作 , 我甚至不想把它放进我的作品集 , 因为它不是我做的 。 ”
为了调整状态 , 沫霖尝试转岗到阿里其他业务 , 但均遭遇了花式崩溃:老板频繁调动 , 上个老板的KPI还没完成 , 下个老板就来了;在一些重点业务里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参与设计意见 , 导致设计稿的改动非常内耗......
这些经历让沫霖深刻意识到 , “大厂只希望你是个螺丝钉 , 把事情标准化、高效率的解决好 , 不需要个人独特性 , 但这与我的价值观是相悖的 。 ”
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副业 , 2018年时她曾偶然接触到运势命理等玄学 , 便一发不可收拾 。 拜师学艺三年后 , 利用周末接单 , 为朋友、同事做工作、求学等方面的运势咨询 , 以及开课教学 , 到正式离职前她已经服务了过百的案例 , 副业收入也达到了正职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