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是如何将一副好牌打稀烂的?( 三 )
到了2020年 , 威马的D轮融资 , 百度继续加注 , 促就了造车新势力单轮最大融资 , 同时也成为威马最大的机构股东 , 至此 , 威马与百度完成了深度捆绑 。
通过百度Apollo的赋能来实现自己产品的智能化 ,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 , 并没有什么不妥 , 可问题在于百度Apollo对外输出的技术并不只供威马一家 , 特别是当百度也亲自下场造车之后 , 很多事情不再像威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
举个例子 , 威马W6上搭载了由百度提供的AVP自主泊车技术 , 理想状态下 , W6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找到所属的固定车位 , 并自动停放锁好车辆 。
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 有媒体反应 , 2021年9月体验W6时 , 在完成学习后 , 如果停车场环境与进行路线学习时稍有差异 , 比如天气变化、停车场环境车辆变化、地面干湿程度以及光照条件变化等 , 车辆便会终止泊入 。
相比之下 , 小鹏汽车的P-AVP自主泊车依靠事先采集好的高精地图和车辆自身系统 , 在车主下车后可以自动寻找甚至泊入跨层的车位 , 当车主再次出发时 , 车辆可以接受召唤 , 自主行驶到上车点等候 。
技术原理并不复杂 , 可威马依赖于百度赋能 , 因而在实现一些智能化功能的过程中 , 会遇到很多匹配难题 , 难以实现用软件训练硬件 , 其问题的关键核心为“灵魂”没掌握自己手里 。
营销方面 , 威马的初创核心团队的9人中 , 有6人是吉利背景的“老司机” 。
除沈晖之外 , 陆斌在吉利期间 , 完成了经销商网络和三个子品牌的整合;张然是吉利集团前CFO、吉利汽车前执行董事;徐焕新博士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汽车 , 杜立刚是收购沃尔沃谈判团队的主要成员 , 精通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侯海靖主导和参与过GX7、远景SUV等车型的研发与生产 。
无论是造车还是运营 , 威马的核心团队都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 , 是一支让其他新势力艳羡的“正规军” , 威马早期优势的建立来自传统车企的经验 , 现今的失势也恰恰来自经验 。
与蔚小理这些友商想方设法将车卖给个人用户的思路不同 , 威马采用了传统车企开辟B端市场的战术经验 , 推出了专攻网约车B端市场的E5 。
虽说吉利曾有将帝豪EV投入自家旗下的共享出行品牌“曹操出行” , 短时间内在销量上获得成功的先例 , 可这一套打法既是蜜糖 , 也是砒霜 。
首先 , B端市场同样竞争激烈 , 如果撬动了几个客户 , 短期内拉动销量或许确有效果 , 可B端客户资源有限 , 当客户的需求窗口关闭后 , 销量仍然会陷于停滞 。
其次 , 当大量产品铺向B端市场 , 特别是网约车市场时 , 品牌的整体定位肯定会因此受到拖累 , 在友商们集体冲击高端 , 争取更高的品牌定位与溢价时 , 威马则是通过透支自己的未来来获取短暂的愉悦 。
03 , 威马正在被时代抛弃如今 , 积重难返的威马踏上了港股上市之路 , 可即便上市成功 , 暂时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 , 这也不意味着威马就此能完成逆风翻盘 。
摆在威马面前的第一道题仍是威马苦求而不得的“规模” 。
对于造车这件事 , 业内有个普遍的共识:主机厂想要做到盈亏平衡 , 一年的产销量要达到10万辆 。
对于10万辆这个数字 , 沈晖也表示过认同 , 2017年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汽车市场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 , 一个新造车企业年销10万辆才可以活得比较好 , 威马在两、三年内肯定能达到这个数字 。
沈晖说的“两、三年”过去了 , 蔚小理马上就能摸到年销10万辆的生死线 , 可威马销量还不及友商的一半 , 远远谈不上“站稳脚跟” , 于威马而言要想实现销量的跨越 , 快速跟上友商前进的步伐得重新找到提升品牌认知的新路 , 贴上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新标签 。
- 锐龙5|预算5000元,如何在6·18期间打造甜品游戏电脑?
- 小米科技|这2款手机,一新一旧,无论是价格还是配置都很能打!
- 3D打印|金禅会:如何玩好社群运营?
- scala|年轻是个筐,80、90后未完成的该由00后继承了
- 苹果|进苹果总部转了一圈 我是真的酸了
- 圆周率Pi是很多人学生时代就要打交道的数字|谷歌宣布新纪录,y-cruncherv0.7.8软件
- 小米手机|从2999降到2309元,这应该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小米手机了
- 荣耀|2022上半年新机里,谁才是最强影像旗舰?
- 发达国家|我国虽不是发达国家,但有四点比发达国家还发达
- 阿里巴巴|【测开岗】面经分享:校招如何一举拿下美团的测开岗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