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把快消巨头们推向了京东( 二 )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 , 什么样的供应链才稳定?
【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把快消巨头们推向了京东】一方面 , 供应链要有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的能力 , 具备韧性 。 生产节奏很容易受到疫情防控影响 , 过高的库存容易给企业造成现金流压力 , 这一能力对快消品行业而言甚至是生命线 。 因商品的属性 , 灵敏地供应链体系能降低商品损耗 , 控制生产成本 , 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快速地统筹销售、库存和生产的关系 , 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 这考验的是销量的预测能力和库存能力 。
另一方面 , 供应链需要有应急处置能力 。 在供应链体系中产、采、销、运环环相扣 ,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运 , 物流是企业的护城河 , 仓储的密度不仅能缩短商品的流通周期 , 面对突发情况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商品的流通 , 尤其在遭遇疫情封控的情况下 。 上海疫情期间 , 京东在上海市内及江苏昆山的仓群 , 因为封闭而无法生产出货 。 京东160小时建成上海保供临时专仓、72小时建成母婴临时专仓 , 尽最大努力保供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急需的母婴民生品 。 快速建成临时转仓的能力 , 极大地降低了京东因为仓库无法出货的风险 。


大环境越是充满不确定性 , 零售企业在供应链端能够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就越是重要 。 这种能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 在支援上海的抗疫保供中 , 京东物流能够在重重困难中运送超过15万吨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物资 , 一方面是能够通过周边的的仓储支援上海物资供应 , 另一方面是能够抽调全国的分拣员、快递员支援上海 。 京东将上海的民生订单迅速切换 , 在武汉、广州、成都等地的仓群完成对上海订单的拣货、包装 , 并通过大型干线货车运送到上海封控边界 , 更换为上海本地京东物流车头后再运入上海 。 依靠快速建成的临时仓和从全国各地增派的5000多名分拣员、快递员 , 完成最后的履约配送 。
北京疫情期间 , 在酒仙桥通过“短程接驳+志愿服务” 的末端服务创新 , 畅通封控社区物资配送的“最后100米” ,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这也是上百家快消品品牌集体寻找外援的原因:京东物流通过十几年的积累 , 在紧急情况下调配资源的能力强 , 能够通过全渠道能力和微循环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堵点 , 保障消费者端履约配送的稳定性 。
特殊时期 , 供应链如何保障?
正常运力下 , 24小时送达甚至是12小时送达 , 考验的是平台洞察消费者需求以及高效快速、可靠安全、敏捷柔性的配送体系 , 这背后需要三方面能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供应、基于仓配送的智能运营、基于人货场的精准匹配 。
上海疫情期间 , 零售行业供应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力有限 。 用户在非自营的电商平台下单后 , 零售企业如果和平时一样 , 以每个用户为单位做单点订单配送 , 只能满足小部分的人需求 , 绝大部分用户无法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到货品 , 等待一两个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
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 , 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以及高效快速、可靠安全、敏捷柔性的配送体系更加重要 , 同时零售企业还需要通过有限的运力 , 实现更大订单量的配送 。
上海疫情期间 , 京东超市的开放平台紧急调整履约方式 , 采取团购形式进行配送 , 通过了解第三方店铺商家的仓储情况、运输上的问题、配送终端履约问题等 , 筛选出了有能力解决食品生鲜、民生商品的第三方店铺商家进行盘货 , 在48小时内联合310个三方商家上线了团购会场 , 通过京东到家和商家的本地同城配送能力 , 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次日达或者第三日送达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