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把快消巨头们推向了京东( 三 )





北京疫情期间 , 为保障北京房山区民生物资供应 , 华冠与京东超市上线“京心华冠保供平台” , 部署1个线上虚拟门店、20个线下实体门店 , 定向服务封控、管控区 , 打造了“房山保供京东模式” 。 身处封控、管控区的居民可以在线上下单 , 并且没有捆绑套餐 , 不必团购 , 商品基本可以实现当日达或者次日达 。
在酒仙桥模式中 , 京东打通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 而且被快速复制:一方面 , 京东物流紧急在封控区外设立临时站点 , 用“短程接驳”的方式将居民订单以路区为最小单位 , 配送至封控社区 , 再由京东小哥完成送货上门服务 , 提高封控社区内部的物资配送效率 。
在特殊时期 , 京东利用自身的数字技术 , 并联合有供货能力的商家和线下商超探索出抗疫保供新模式 , 本质上是调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 , 提升应急供应链的保供服务能力 , 这背后需要三方面的能力:
大数据能力 。 越是特殊时期 , 仓储和运力越容不得浪费 , 零售平台需要洞察用户需求 , 并能够快速找到有库存的商家 。 这是精准匹配需求和供应的能力 。
分摊风险能力 。 在某些地区被封控的情况下 , 通过仓库调度能力、应急能力让供货不受影响 。 同时 , 零售平台也需要在同城范围内快速调动更多有库存的商家加入 。 这是用尽所有可行的方式保障供应链稳定的能力 。
前端配送人员的调配能力 。 运力不足的情况下 , 零售平台需要调配足够规模的一线人员 , 定向支援需求量较大地区 。 这是应急保供“最后一公里”的能力 。
业内通常会用库存周转天数、现货率等效率指标 , 来评价供应链的商业价值 。 比如 , 库存周转天数降低 , 往往意味着商品卖得快、能够节约库存成本 。 但经过特殊时期的保供之后 , 衡量供应链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应急处理能力的权重上升——在疫情防控的不确定之下 , 能够保持零售各个环节稳定运营 , 是让商业价值兑现的前提 。
京东自营物流是保障特殊时期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过去线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 线下的履约能力成为电商的主要壁垒 。 可以预见 , 保持供应链稳定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零售行业的重要课题 , 上百家快消巨头和京东合作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
稳供应链 , 不仅仅关乎商业
与本地仓储配送相比 , 跨区的履约成本明显提升 , 时效也随之降低 , 但为了保障消费者能收到民生物资 , 京东采用了 “不算账、不惜力”的物资保供配送模式 。 在当前抗疫保供、复商复市的特殊时刻 , 商业价值不再是评判供应链的唯一标准 , 社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
此次抗疫保供也给供应链稳定更多启示:不管是面对抗疫保供、抗震救灾等突发状况 , 或是支持重大赛事活动 , 供应链想要保持稳定 , 都必须有足够的应急能力 。 应急能力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企业在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 , 包括遍布全国的仓配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 , 以及企业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的能力 。
二是在抗疫、抗洪、抗震救灾等不同应急场景下 , 能够快速响应、调动资源的能力 。
在此前的抗疫中 , 电商平台在供应链的赋能下充当了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桥梁 , 在缓解疫情供给压力 , 实现物资信息的精准对接 , 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在疫情防控的不确定下 , 稳增长、促消费、保供应链畅通是关键 。 供应链的畅通对民生保障和经济生产意义非凡:从纵向看 , 现阶段供应链的主要责任是要保障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畅通;从横向看 , 供应链的主要责任是要保障产业间、地区间、供给和需求间的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