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突击入股,闷声发大财的健身大卖冲上市|IPO观察

文|潘潇雨
编辑|彭孝秋
2022年 , 对于做出口生意的企业来说是冰火两重天 。
疫情大火了的跨境电商 , 开始出现深度调整 , 整个行业在经历浪来浪退;而外贸出口却几乎不受海运涨价影响 , 反而越赚越多 。 但都在今年迎来上市潮 , 比如刚过会的赛维时代 , 再比如此前主打便携储能的华宝新能源 , 和以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都在冲IPO 。
如果说跨境电商是中国企业出海的A面 , 那么B面则是在跨境电商兴起之前 , 一直被人们所熟知的外贸形式 。 这种B2B的模式 , 没有跨境电商在流量、渠道上花里胡哨的组合拳 , 也没有被资本看到、被一夜暴富又跌落神坛的潮水裹挟 , 反而埋在水下 , 却在一朝被看见时 , 令人不禁发出慨叹 。
近期递交招股书 , 拟登上交所主板的浙江力玄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玄运动) , 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
在浙江省慈溪市 , 这个去年GDP达到2379.17亿元的“千亿县”中 , 名不见经传的力玄运动就扎根于此 。
不同于曾经耀眼一时的“华南城四少”“坂田五虎”们 , 乍一提起来力玄运动 , 很少有人听闻其名 。 但它背后赚的钱 , 来自运动领域家喻户晓的迪卡侬与诺德士 。 2019年至2021年 , 诺德士与迪卡侬占据了力玄运动收入的66.6%、79.51%和76.82% , 对应金额分别为10.28亿元、19.47亿元和27.04亿元 。
更令人讶异的还在于这样一家代工厂 , 去年营收达到了35.2亿元 , 4.37亿净利润 , 手上现金超过10亿元 。
小米突击入股,闷声发大财的健身大卖冲上市|IPO观察
文章图片
力玄运动的营收表现
仅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平常不过的哑铃品类 , 就为其带来了2.41亿元的营收 , 且哑铃只占营收的6.94% 。
就是这样一家靠ODM/OEM出海企业 , 竟然在营收与现金流上表现如此可观 。 而在此前 , 除了最后一轮小米战投的突击入股 , 力玄运动也从未接受过外来资本 。 显然 , 资本市场的明星闪耀背后 , 以力玄运动为代表的传统代工厂 , 才是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所在 。
但同样 , 代工厂的低毛利困扰 , 也不断催生着这类企业转型的决心 。 只不过转型 , 势必要经历一场沉痛的重塑 。
高中学历撑起的35亿年营收
如果仅看力玄运动 , 这家2018年才成立的公司 , 由宁波驰腾、宁波强慎和吴银昌共同设立 , 其发展历程并不长 。
但根据公开信息显示 , 创始人吴银昌早在2002年就通过宁波昌隆健身器材(现已注销)开展健身器材相关业务 。 随着业务扩展 , 其产品也从单一的健身车拓至跑步机、椭圆机、划船机和力量器械等不同品类 。
2009年 , 宁波昌隆开始与迪卡侬建立业务关系 , 此后一年又与诺德士建立了业务联系 。 随后又在2017年成为迪卡侬在健身器材领域的唯一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 并进入了诺德士的供应体系 。
此后 , 力玄运动高度捆绑大客户 , 从2019到2021年 , 其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营收比为84.77%、86.99%、84.78% 。 不过 , 尽管力玄运动对大客户依赖极高 , 但除了诺德士与迪卡侬 , 前五大客户变动较为频繁 , 仅3年中就出现了6家不同公司 。
能够打入大客户内部并长期保持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 , 离不开力玄自身的供应体系 。
首先是力玄运动采取的“以销定产”模式 , 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存货 , 这也解释了力玄运动良好的现金流表现 。 因此 , 对比去年“钱全压在货上”的跨境电商大卖们 , 稳定宽裕的现金流 , 无疑是这些外贸企业抵御风险的最大优势 。
其次就是力玄运动本身的产能能力 , 根据招股书来看 , 力玄运动能够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产品研制、模具开发、机加工、焊接、表面处理、塑胶、装配、测试等工艺流程 。 去年一年 , 力玄运动就生产了126.98万台健身车、75.31万台椭圆机、33.63万台跑步机和66.74万件哑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