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宇宙 , 发展航天事业 , 建设航天强国 , 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 , 从北斗服务全球到空间站开门纳客 , 一枚枚火箭拔地而起 , 一颗颗“中国星”闪耀苍穹 , 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 航天技术更好服务国计民生 , 中华民族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更加从容自信 。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 , 我们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 激励航天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接力航天强国建设的梦想之路 , 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 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
技术创新持续突破
【北斗|中国航天进入发展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航天事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 以航天重大工程为牵引 , 进出、探索、利用和治理空间的能力全面提升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升发射能力和发射次数 。 10年间 ,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突破400次 。 其中 ,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全部北斗导航发射卫星的任务 , 助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 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 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载人航天工程“三箭客”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继发射 , 筑“天和”、运“天舟”、送“神舟” , 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日趋成熟 , 我国火箭海上发射逐步实现常态化 。
中国空间站建造工程全面实施 。 2022年6月5日 , 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核心舱 , 中国空间站任务全面转入建造阶段 。 自2020年以来 , 载人航天工程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 ,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 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共8次飞行任务 , 突破了快速交会对接和撤离返回、自动任务规划、复杂构型航天器精密定轨和预报、机械臂遥操作控制等一系列飞控技术 , 建成了全国产化稳定运行的飞行控制系统平台 , 构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在轨飞控管理体系 , 掌握和初步验证了空间站组装建造阶段的核心关键飞控技术 。
“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 , 有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 。 同时 , 我们相信这些技术会被更多地进行转化 , 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说 。
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 。 嫦娥二号成功实施图塔蒂斯小行星飞越探测;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 玉兔号月球车完成月球表面巡视探测;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 传回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五号采样返回 , 为后续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 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顺利完成 , 中国探月的脚步还会不断向前 。
天问一号迈出我国星际探测的重要一步 。 天问一号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 实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 截至今年5月1日 ,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 , 在火星表面工作342个火星日 。
- 剧本|划定底线红线 剧本杀产业进入合规管理时代
- 宇宙中有多少维度,人类为何想要进入四维空间?科学家给出了解释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刘永礼 林申力 杨晶晶 科技日报记者 刘传书6月24日|深圳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连续2年进入“半小时圈” 供电可靠性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 CPU|华为在瑞典的5G上诉,2次遭驳回,任正非为何执意进入瑞典市场?
- 人类如果进入四维空间,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 中国制造业“乘云而上”,云ERP进入黄金卡位期
- 中兴|3年进入世界500强!中兴董事长吹的牛,能实现吗?
- 进入黑洞便能看见未来光景?科学家:事实远没有想象中美好
- 当太阳进入衰败期,人类真的能带着地球去外太空流浪?
- 地球未来某一天将进入没落阶段,人类需提前寻找替补星球